更新時間:2022.02.26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可以作主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第三人參加訴訟有利于準確查明案件事實,及時解決糾紛,減少訴累,其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什么樣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與提起訴訟的
農(nóng)民工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于醫(yī)療事故發(fā)生的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yī)療事故發(fā)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十級工傷中的誤工費為停工留薪期待遇。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y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職工停工留薪期是指職工發(fā)生工傷或者患職業(yè)病后,停止工作接受治療,繼續(xù)享受原工資福利
當受害人因侵權行為受到傷害而就醫(yī)治療或休養(yǎng)期間,或合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履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使受害人或另一方當事人無法進行生產(chǎn)勞動和獲得報酬所產(chǎn)生實際損失時才可以申請誤工費。 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
行政訴訟中,法院不予受理起訴的,當事人可以在符合起訴條件時再次向法院起訴;如果當事人認為不予受理的裁定有誤的,則可以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的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行政訴訟中申請法院禁令的方式為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以及相應的證據(jù)。人民法院對于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zhí)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jù)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
工傷事故的誤工費一般是指職工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其標準與職工的原工資福利待遇一致,用人單位需要根據(jù)職工停工留薪的期限,按月支付給職工相關的工資報酬。
1、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救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無自行執(zhí)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 2、行政機關申請前應催告當事人自履行,催告10日后當事人仍不履行的,可申請法院(所在地有管轄權法院、不動產(chǎn)所在地法院)執(zhí)行; 3、緊急情況行
要對行政訴訟的裁判結果申請強制執(zhí)行的,可由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依法向第一審人民法院提出強制執(zhí)行的申請。如果當事人確有拒絕履行的行為的,法院應當予以受理,并對其采取強制執(zhí)行的措施。
離婚訴訟中,訴訟費的計算是: 1.離婚案件不涉及財產(chǎn)分割的,按照每件50元至300元計算。 2.離婚案件涉及財產(chǎn)分割的,按照財產(chǎn)總額的一定比例計算。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訴訟費用包括案件受理費
行政訴訟后不能行政復議,只能先復議后訴訟。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jīng)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公民可以向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政府部門申請信息公開。也就是說,申請的對象限于政府部門,而不包括人大、政協(xié)、司法機關、黨委、紀委等非政府部門。誤工費的索賠主體是受害人。因此,誤工費的索賠主體只能是受害人。而誤工費是針對受害人
我國人民法院審理受理的行政訴訟案件所適用的收費標準為:如果行政相對人提起的是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則每件收取100元的案件受理費;如果行政相對人提起的是其他行政案件,則每件收取50元的案件受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