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權利
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依據民事法律取得的可以實施一定行為或獲取一定利益的法律資格。簡單的說,就是權利主體對實施還是不實施一定行為的選擇權。民事權利是公民在社會上存在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權利,也是與公民日常生活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一項權利。民事權利的分類如下:1、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2、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3、根據權利有無移轉性,民事權利可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4、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5、根據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6、根據兩項相互關聯(lián)的權利之間的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是嚴格的保護我國的民事權利的,此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遇到自己的民事權益被侵害的情形的時候,要及時的訴諸于法律,及時的保護自己的權益。民事權利能力是什么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是公民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前提。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這就說明,公民的民事權利始于出生,終于死亡。所謂...
一、民事權利訴訟時效規(guī)定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二、訴訟時效的特別規(guī)定有三種情形:(一)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三)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什么是特殊訴訟時效特殊訴訟時效是指由特別法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1)時效期間不同。有的期間比較長,例如涉外合同期間為4年;如海商法第257條規(guī)定,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1年,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屆滿后,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90日。(2)時效期間起算不同。如海商法第258條第1項規(guī)定:有關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三、超出訴訟時效怎么補救訴訟時效制度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
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兩個不同概念。二者區(qū)別如下:第一,民事權利能力是一種法律資格,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權利的前提。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能力,并不等同于取得實際的民事權利。第二,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規(guī)定的,民事權利是自然人依據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法律規(guī)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方式所取得的。第三,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不可分離。自然人一旦出生,即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死亡是自然人喪失民事權利能力的唯一法定事由,并且民事權利能力不、得以任何方式予以轉讓,也不能拋棄或者繼承。民事權利能力的法律特征(一)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一種可能性,還沒以民事主體帶來實際利益。而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參加到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后,才能實際享有的。(二)民事權利能力包括民事主體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而民事權利則僅指民事主體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實際取得利益的可能性。(三)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和范圍由法律加以規(guī)定,與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沒有直接關系。而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其意愿實際參加民事活動時取得的,它直接反映著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
一、民事權利包括哪些權利1、以民事權利的內容為標準,可以將民事權利分為人身權、財產權、知識產權、社員權。人身權是沒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有人身屬性的權利;財產權是以財產利益為客體的民事權利;知識產權是權利人對智力成果或商業(yè)標志獨占的排他的利用的權利;社員權是社會團體成員基于其成員地位對社團享有的各種權利的總和。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支配權是可對權利客體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請求權是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抗辯權是對抗請求權的權利;形成權是當事人一方可依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關系發(fā)生變動的權利。3、根據權利人能主張權利的義務人的范圍,可以將民事權利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絕對權是義務人不確定,權利人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積極協(xié)助行為即可實現的權利;相對權是義務人為特定人,權利人必須通過義務人積極地實施或不實施一定行為才能實現的權利。4、根據權利的相互關系,可以將民事權利分為主權利和從權利。主權利是相互關聯(lián)著的兩個民事權利中可以獨立存在的權利;從權利是以主權利的存在為存在前提的權利。二、民事權利的取得方式有哪些民事權利可以依據民事...
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起就開始,到自然死亡為終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三條規(guī)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條規(guī)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一、侵犯人身自由權有哪些表現侵犯人身自由權的主要表現侵犯人身自由權除表現為侵犯貞操權、婚姻自主權、知情權外。主要表現為:1、非法限制公民行動,非法拘禁自然人;2、利用被害人的羞恥、恐怖心理,妨礙其行動。我國臺灣民法學者認為,奪去入浴婦女的衣服,使其無法行動,構成侵害自由權;3、妨礙公路通行,妨礙對于私路有相鄰權、地役權的權利人通行。侵犯人身自由權可以不作為方式構成。我國臺灣學者認為,不將礦工引出礦坑,構成侵犯自由權。二、侵犯人身自由權有哪些責任《刑法》第131條明確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jié)嚴重的,對...
1、財產權與人身權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是可以以金錢計算價值的,一般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需以財產方式予以救濟。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的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主要需以非財產的方式予以救濟。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分權。2、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于支配權。支配權的特點主要在于:第一,權利人可直接支配權利客體,以滿足其利益需要,如房屋所有人可以直接占有使用房屋;第二,具有排他性,權利人可禁止他人妨礙其對客體的支配。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如買賣合同的出賣人請求買受人支付價款的權利。請求權的主要特點在于權利人不能直接取得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須通過義務人的行...
民事權利的行使是指權利人為實現自己的權利實施一定的行為。權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實方式和法律方式兩種。事實方式,是指權利人通過事實行為行使權利;法律方式是指權利人通過民事法律行為行使權利。權利行使應遵循以下兩項主要原則:第一,自由行使原則。權利行使是權利人的自由,自應依當事人的意思決定,他人不得干涉。第二,正當行使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權利人應依權利的目的正當行使權利,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屬于民事權利行使的原則有屬于民事權利行使的原則有:1、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關系;2、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1)民法在規(guī)范民事主體的行為方面,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2)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愿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預;(3)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實施民事行為由當事人自愿協(xié)商。3、誠信原則,當行使民事權利并履行民事義務,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4、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一律平等;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指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并要求所有民事主體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約束;5、守法...
一、公民是民事權利主體嗎民事主體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其他組織包括: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和個人合伙。法人包括:企業(yè)法人、機關、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二、如何保護民事權利?1、民事權利的自我保護。權利人自己采取各種合法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這種保護措施由于是當事人自己采取的,又被稱為自力救濟。我國民法明文規(guī)定的自我保護措施有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和自助行為。2、民事權利的國家保護。當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時,由國家機關給予保護,這種保護手段由國家機關采取,又稱公力救濟。由于民事權利的種類不同,受到侵害的方式不同,當事人提起訴訟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一般當事人提起的民事訴訟請求有確認之訴、給付之訴、形成之訴三種。三、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特征有哪些?1、統(tǒng)一性。民事權利能力是一種資格,不僅指享有民事權利的資格,同時也包含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因此民事權利能力是二者的統(tǒng)一體。2、平等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四條明確規(guī)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3、廣泛性。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包括了自然人生存和發(fā)展的廣泛的人身權、財產權的內容。4、不可轉讓性和不可拋棄性。民事權...
一、民事權利是私權還是公權根據我國《民法典》第十三條規(guī)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權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種利益(如人身權)和通過一定行為獲得的利益(如財產權);權利人自己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其享有或實現某種利益;在權利受到侵犯時,能夠請求有關國家機關予以保護。因此民事權利屬于私權范疇,但可以請求公權力機關保護自己的民事權利。二、如何劃分民事權利的種類(一)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二)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絕對權是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都為絕對權。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相對權。(三)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