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保全財產有哪些措施有哪些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財產保全,也叫訴訟保全。它是指法院審理案件時,在作出判決前為防止當事人(被告)轉移、隱匿、變賣財產,依職權對財產作出的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判決生效后能得到順利執(zhí)行。具體措施一般有查封、扣押、凍結。財產保全一般由當事人(原告)申請,由人民法院審查決定是否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對當事人(原告)沒有提出申請的,但爭議的財產可能有毀損、滅失或其他危險的,法院可依職權采取保全措施。《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判決不能執(zhí)行或難以執(zhí)行時,為了保證將來作出的判決得以執(zhí)行,或為了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方當事人可以申請訴訟保全。債務糾紛法院先封房子凍結資金,法院的行為是財產保全,是合法的。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民事訴訟保全措施有:財產保全。法院審理案件時,在作出判決前為防止當事人轉移、隱匿、變賣財產,依職權對財產作出的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判決生效后能得到順利執(zhí)行;行為保全。在民事訴訟中,為避免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受到不應有的損害或進一步的損害,法院得依他們的申請對相關當事人的侵害或有侵害之虞的行為采取強制措施;證據(jù)保全。
-
財產保全措施有哪些
財產保全措施根據(jù)規(guī)定具體如下: 一、查封是指人民法院清點被保存財產后,就地封存,防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處分財產的措施。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的規(guī)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張貼封條、張貼公告等方式查封; 二、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在財產保全過程中,為防止
2022.02.11 745 -
財產保全的措施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財產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后,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
2020.06.19 182 -
財產保全的措施有哪些?
1、查封。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將需要進行保全的財物清點后,加貼封條,就地封存,或者異地封存。該措施適用于不動產或者不宜移動的其他財物。 一經查封的財物應當妥善保管,任何個人或單位不得擅自移動或處分,即使是其他法院也不得將已經查封的財物借口是其他
2020.07.16 397
-
民事訴訟保全財產有哪些措施
財產保全,也叫訴訟保全。它是指法院審理案件時,在作出判決前為防止當事人(被告)轉移、隱匿、變賣財產,依職權對財產作出的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判決生效后能得到順利執(zhí)行。具體措施一般有查封、扣押、凍結。財產
2022-04-27 15,340 -
民事訴訟保全財產的措施有哪些
財產保全,也叫訴訟保全。它是指法院審理案件時,在作出判決前為防止當事人(被告)轉移、隱匿、變賣財產,依職權對財產作出的保護措施,以保證將來判決生效后能得到順利執(zhí)行。具體措施一般有查封、扣押、凍結。財產
2022-04-10 15,340 -
涉外民事訴訟財產保全的措施有哪些
涉外財產保全措施,主要是發(fā)布扣押令,扣押被申請人的財產,也不排除采取查封、凍結等措施。被保全的財產,主要是指船舶、航空器、車輛等。對在我國境內的財產實行財產保全,涉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yè)時,一般只能對其在
2021-10-01 15,340 -
財產保全的措施有哪些,保全財產的措施有哪些
根據(jù)民訴法第九十四條規(guī)定,財產保全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和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凍結財產后,應當立即通知被凍結財產的人。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被申請人的財產
2021-03-09 15,340
-
01:19
反擔保措施有哪些反擔保是第三人為借錢人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時,為了保證將來承擔保證責任后對借錢人償清權的實現(xiàn),而要求借錢人提供的擔保。 主借錢人可以向第三人提供如下類型的反擔保措施: 1、借錢人個人不動產所有權的抵押,不動產抵押,一般針對的是以不動產為抵押標的
1,322 2022.04.17 -
01:32
財產保全的措施有多少種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三條之規(guī)定,財產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方法的措施,具體而言: 一、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對被保全的財物進行清點后,就地封存,防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處分財產的一種措施。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規(guī)
1,298 2022.04.15 -
01:11
行政強制措施有哪些行政強制措施有: 1、對人身自由的限制。 通常法律應該在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下予以行政主體對人身自由的限制權: 一是在醉酒、精神病發(fā)作等情況下,不管制不能避免對其本人的危險或這對他人的安全構成傷害威脅; 二是意欲自殺,沒有管制不能保護其生命;
46,69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