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前置的情形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行政復議前置的情形包括:如果對國務院部門和省、自治區(qū)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等申請行政復議。公民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意外侵犯了自己依法取得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時,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目前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前置只有以下幾種: 1、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2、行政權屬糾紛裁決案件。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jīng)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 3、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fā)生爭議時。 4、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決定不服的。 5、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前置。 6、工傷保險案件。 7、對價格違法的處罰。
-
行政復議前置的情形有
行政復議前置的情形主要是: 1、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
2020.09.11 300 -
行政復議前置的11種情形
1、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jīng)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納稅人
2020.07.21 343 -
行政復議前置的3種情形
復議前置是指行政相對人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特定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在尋求法律救濟途徑時,應當先選擇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果經(jīng)過行政復議之后行政相對人對復議決定仍有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2020.05.09 1,266
-
什么是行政復議前置,行政復議前置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復議前置是指行政相對人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特定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在尋求法律救濟途徑時,應當先選擇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果經(jīng)過行政復議之后行政相對人對復議決定
2022-03-15 15,340 -
行政復議前置的6種情形
行政復議前置:是指行政相對人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特定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在尋求法律救濟途徑時,應當先選擇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果經(jīng)過行政復議之后行政相對人對復議決
2022-03-08 15,340 -
行政復議決定前置的情形
(1)自然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確認案件;(2)治安管理處罰案件;(3)納稅糾紛案件;(4)工傷保險案件;(4)工傷保險案件;(5)對價格違法行為的處罰;(6)對審計機關的審計決定不服的。
2021-10-29 15,340 -
行政復議前置的情形有幾種
行政復議前置是指當當事人對行政機關做出的行政處理不服時,必須先申請行政復議,才能提起訴訟的規(guī)定。例如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
2021-12-29 15,340
-
01:17
行政復議的期限有多長行政復議的期限包含兩層意思,首先是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其次是行政機關受理復議后作出復議決定的期限。 關于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我國行政復議法明文規(guī)定,公民或者法人、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造成侵犯時,可自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
372 2022.12.11 -
01:47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聯(lián)系是: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區(qū)別如下: 1、處理機關不同。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處理機關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機關,后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機關; 2、性質不同。行政復議機關的復議行為屬于行政行為,是一種行
5,360 2022.05.11 -
00:59
安置補償協(xié)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安置補償協(xié)議,即政府和被征收人簽訂的協(xié)議,從本質上來說,其屬于行政協(xié)議,如果認定其無效,要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來認定。 按照我國當前的法律規(guī)定,出現(xiàn)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采用不正當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和他人串通,損害國家
1,2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