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朋友打架傷害他人應承擔哪些責任?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打架,朋友可參考以下條文: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律師介入后,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調查及辯護,一是案件是否屬于故意傷害犯罪,還是聚眾斗毆或尋釁滋事等;二是是否屬于防衛(wèi)過當?三是造成對方傷害的程度有多深(有多嚴重),各方對該傷害結果有無異議?四是雙方之間有無矛盾等誘因存在,即對方有無過錯,及過錯程度多大等?五是律師介入調查后,如何評價對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證據(jù)及如何收集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證據(jù)等。三、結論:以上問題未查清之前,其定罪及量刑都無法準確判斷。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幫朋友出氣將他人打傷責任由打人者承擔。傷人者根據(jù)傷者的具體傷情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對傷者造成輕傷以上的,那么傷人者需要同時承擔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
傷害他人應承擔什么責任
導致他人受傷的,如果構成故意傷害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傷害罪的犯罪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故意傷害罪,是指針對故意地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而定的罪。
2020.02.14 167 -
打架造成他人輕傷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打架致人輕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要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因家庭瑣事,民間糾紛引起的傷害案件,雖然行為人給被害人所造成的損傷已經(jīng)達到輕傷程度,但是行為人確有悔改表現(xiàn),而且當事人雙方自愿和
2020.10.13 140 -
朋友打架被打自己勸架有責任嗎
打架勸架一般情況下,沒有違法犯罪。具體如下:1.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參與打架,僅僅是勸架沒有違法犯罪。2.但是在勸架過程中有故意傷害他人的主觀意識,實施傷害行為的,也會涉嫌違法,情節(jié)嚴重的,也會構成犯罪。應鼓勵正能量的行為,只是注意不要被誤認
2020.06.28 1,576
-
我和朋友打架被他人打成輕傷我承擔什么責任
打架斗毆涉及到兩方面的責任,一是刑事,一是民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
2022-10-06 15,340 -
幫朋友出氣將他人打傷責任應該由誰去承擔?
如果是對方?jīng)]有任何教唆慫恿的前提下,為了義氣幫對方將他人打傷的,責任是由傷人者承擔。傷人者根據(jù)傷者的具體傷情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對傷者造成輕傷以上的,那么傷人者需要同時承擔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根據(jù)我
2022-10-23 15,340 -
幫朋友出氣將他人打傷責任由誰來承擔?
如果是對方?jīng)]有任何教唆慫恿的前提下,為了義氣幫對方將他人打傷的,責任是由傷人者承擔。傷人者根據(jù)傷者的具體傷情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對傷者造成輕傷以上的,那么傷人者需要同時承擔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根據(jù)我
2022-11-01 15,340 -
我朋友打架,造成對方輕微傷,我要承擔責任嗎?
1,如果你不知情,則無需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傷情鑒定為輕傷害以上(包括輕傷),你朋友已涉嫌故意傷害罪,依法應被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2022-01-21 15,340
-
00:55
侵害他人名譽權承擔什么責任不法行為人侵害他人名譽權,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損害他人的名譽權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名譽一般是指,人們對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公民的名譽權若受到侵害,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
2,675 2022.04.17 -
01:11
擔保人需承擔哪些責任擔保人又稱保證人,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的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相關規(guī)定,在不同的情況下,擔保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具體有:民事責任、民事連帶責任、保證責任以及賠償責任。 擔保人承擔的保證責任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1、如果債務人所欠債務到期不能清償時,其
10,041 2022.04.17 -
01:01
口頭承攬人受傷誰承擔責任口頭承攬人受傷,一般會讓承攬人自己承擔賠償責任。 通常情況下,定作人對其自身損害無需承擔責任,定作人不需要賠償其損失。 但是如果承攬人的損失是因為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而造成的,那么定作人需要賠償相應的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
1,84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