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橫道被撞誰的責任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人行橫道被撞的,一般是對方的責任。認定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原則有以下三點:1、當事人有違章行為。即交通事故的當事人有違犯道路交通法規(guī)的行為,也就是俗稱的違章行為。如不存在違章行為,就不屬于交通事故。2、違章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交通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有因果關系的,要負相應交通事故責任。當事人沒有違章行為或者雖有違章行為,但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無因果關系的,不負交通事故責任。3、當事人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的大小,認定當事人應負交通事故責任的大小。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兩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負主要責任,另一方負次要責任;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當?shù)模瑑煞截撏蓉熑?。三方以上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據各自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劃分責任。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如果行人是因闖紅燈被撞的話,從道路交通規(guī)則而言,機動車屬于無過錯方。如果有明顯的證據例如監(jiān)控錄像,能重現(xiàn)當時的場景,證明機動車無過錯的話,機動車就可能只需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不走人行橫道被撞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
行人沒走人行橫道被撞的責任
行人沒走人行橫道被撞的責任要看事故現(xiàn)場和事故發(fā)生原因。一般要機動車方負本事故的全部責任,但是對方有辦法證明行人有過錯的,可以減輕機動車方的責任。無法證明行人有責任的,只能有機動車方承擔。行人雖然沒有走斑馬線,但是按法律規(guī)定機動車還需盡到避讓
2020.01.19 249 -
在人行橫道上闖紅燈車被撞誰的責任
法律界對于行人闖紅燈時在人行道斑馬線上發(fā)生交通事故,是否屬于機動車無過錯仍存在較大的爭議。而根據以往的判決,斑馬線的交通事故,事故認定一般更多偏向弱者。即使行人闖了紅燈,仍會判機動車承擔一定的責任。
2021.10.11 1,158 -
-
人行橫道被撞誰的責任?
人行橫道被撞的,一般是對方的責任。認定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原則有以下三點:1、當事人有違章行為。即交通事故的當事人有違犯道路交通法規(guī)的行為,也就是俗稱的違章行為。如不存在違章行為,就不屬于交通事故。2、
2022-03-31 15,340 -
人行橫道被撞了誰的責任
報警處理,由交警勘察完現(xiàn)場后、詢問各方當事人及證人情況后,依法劃定責任,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對認定書不服的可自收到認定書后在三日內申請復核或提起行政訴訟。 你們可以根據事故認定書以對方和保險公
2022-03-29 15,340 -
行人在人行橫道闖紅燈被撞誰的責任
如果行人是因闖紅燈被撞的話,從道路交通規(guī)則而言,機動車屬于無過錯方。如果有明顯的證據例如監(jiān)控錄像,能重現(xiàn)當時的場景,證明機動車無過錯的話,機動車就可能只需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2021-12-15 15,340 -
如果人行橫道撞人誰的責任
看事故責任認定。 看是否有違章行為、即刑事法意義上的事故責任認定。 刑事責任方面,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要看刑事法意義上的責任劃分、不是指交管部門的事故責任認定--要區(qū)分行政法意義上的責任劃分與刑事法意
2022-03-18 15,340
-
00:56
強行變道被撞誰的責任強行變道被撞,一般為強行變道方的責任,最終的責任承擔以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為準。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fā)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由當事人簽名,并現(xiàn)場送
1,531 2022.04.17 -
01:18
行人橫穿馬路被撞責任怎么劃分行人橫穿馬路被機動車撞傷的,需要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執(zhí)法人員對交通事故現(xiàn)場進行仔細勘驗、檢查、調查,并且依據上述證據制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機動車司機和行人具體的責任劃分,由交通事故認定書做出認定。一般來說,交通事故責任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4,612 2022.04.15 -
00:58
變道車輛被直行車輛撞了誰的責任變道車輛被直行車輛撞了,具體責任承擔者要根據相關證據確定。確定責任原則如下: 1、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2、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fā)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
9,88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