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雙方共用信用卡欠款還不上怎么辦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經發(fā)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才構成信用卡詐騙,及時還款,爭取寬大處理。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信用卡管理法規(guī),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惡意透支的。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guī)定限額或者規(guī)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fā)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夫妻雙方有信用卡欠款的處理辦法如下:如果信用卡債務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共同經營,那么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償還責任;如果信用卡債務是用于一方個人開支,或者從事非法活動,比如賭博,放高利貸等等,另一方不用承擔償還責任。
要看債務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果是,就屬于夫妻共同債務,需要共同償還;如果債務不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就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不需要共同償還。
-
夫妻信用卡欠款還不起怎么辦?
夫妻信用卡欠款還不起看具體情況定,具體如下: 1、若信用卡欠款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也就是欠款是用于家庭生活,那么就屬于雙方的共同債務,夫妻的另一方有義務還款,也就是一方欠款會連累另一方; 2、否則不會連累; 3、離婚時,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償
2022.04.29 375 -
-
夫妻一方欠信用卡不還怎么辦?
夫妻一方欠信用卡不還建議及時還款。如果信用卡債務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則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另一方也需要承擔還款責任,建議及時還款,否則債權人將起訴雙方;如果信用卡債務用于一方的個人支出,或從事賭博、高利貸等非法活動,另一方不必承擔償還責任,但未
2022.04.16 1,366
-
夫妻共用的信用卡欠款還不上怎么辦
經發(fā)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才構成信用卡詐騙,及時還款,爭取寬大處理。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信用卡管理法規(guī),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有下列
2022-04-11 15,340 -
夫妻共用信用卡欠款不還怎么辦
經發(fā)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才構成信用卡詐騙,及時還款,爭取寬大處理。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信用卡管理法規(guī),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有下列
2022-04-09 15,340 -
夫妻共欠信用卡還不上怎么辦
經發(fā)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才構成信用卡詐騙,及時還款,爭取寬大處理。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信用卡管理法規(guī),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有下列
2022-03-21 15,340 -
夫妻雙方都欠信用卡不還怎么辦?
1、根據具體情況定。如果信用卡債務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那就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另一方也需要承擔還款責任,建議及時還款,不然債權人會把雙方都告上法庭; 2、如果信用卡債務是用于一方個人開支,或者從事非法活
2022-11-03 15,340
-
01:04
夫妻一方信用卡債務怎么辦男女雙方離婚的時候往往在債務問題上都會產生爭議。要確定夫妻一方信用卡債務怎么處理,首先應該看這筆債務是屬于個人債務還是屬于共同債務。如果這筆債務雖然是一方名義去借的,但是實際上用于了家庭日常生活開支,或者是用于了家庭的共同生產經營,那么這種
1,243 2022.04.17 -
00:57
夫妻離婚信用卡怎么還屬于共同債務,則離婚后還是需要雙方共同償還。如果屬于個人債務,則由欠債的一方自行承擔還款責任。相關法律規(guī)定: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夫妻一方
1,050 2022.04.17 -
00:49
欠信用卡15萬還不上會怎么樣欠信用卡15萬而且還不上,這時候行為人涉嫌觸犯了我國刑法第196條規(guī)定的信用卡詐騙罪。被認定為觸犯信用卡詐騙罪的行為人,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具體來說,行為人很可能會被判處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同時,還要繳納兩萬元以上、二十萬元
2,6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