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內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的判定如何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同居不等于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xù)、穩(wěn)定地共同生活居住。俗稱為姘居。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結婚的違法行為即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婚姻關系。構成重婚須具備兩個要件: 1.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己存在有效的婚姻關系。這是構成重婚的前提條件。如果雙方之間均沒有婚姻關系的存在,是未婚、離婚或喪偶的人,不能構成重婚。一方或雙方雖有婚姻關系,但其婚姻己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亦不能構成重婚。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必須經由法定程序認定。對于無效婚姻或可撤銷婚姻的當事人,在其婚姻未經法定程序宣告無效或撤銷之前,仍屬于有配偶的人,若與他人結婚,構成重婚。 2.有配偶者與他人結婚,包括兩種形式:一是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登記結婚,這為法律上的重婚;二是雖未經結婚登記,但又與他人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這為事實上的重婚?,F實生活中基本上是事實上的重婚為重婚的主要表現形式。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有配偶者與婚外的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xù)、穩(wěn)定的共同居住的認定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如果構成重婚同居的,由人民法院判處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構成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要件有三個: 1、有配偶者; 2、不以夫妻名義; 3、持續(xù)、穩(wěn)定的共同居住。符合這三個要件,構成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
-
如何認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行為
構成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要件有三個: 1、有配偶者; 2、不以夫妻名義; 3、持續(xù)、穩(wěn)定的共同居住。 符合這三個要件,構成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
2021.02.08 117 -
如何認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認定有配偶者和他人同居的方式:一般來說,有配偶者與婚外的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xù)、穩(wěn)定的共同居住的認定有配偶者和他人同居;如果雙方是以夫妻名義共同居住的,則構成重婚同居;對犯重婚罪的,由人民法院判處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05.08 153 -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如何認定
認定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1、主體是有配偶的人; 2、男女雙方具有長期共同生活的目的; 3、男女雙方共同生活不以夫妻名義; 4、不滿足結婚的實質要件,即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
2021.01.31 154
-
如何判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
在夫妻一方與婚外異性存有不正當關系的情況下,無過錯方要獲得損害賠償,依據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必需具備一個前提條件,即過錯方與婚外異性已構成“”。這里所指“同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
2022-08-27 15,340 -
如何認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 )
配偶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xù)穩(wěn)定共同生活的,視為配偶與他人同居;構成重婚同居的,人民法院判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1-11-25 15,340 -
如何認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
在夫妻一方與婚外異性存有不正當關系的情況下,無過錯方要獲得損害賠償,依據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必需具備一個前提條件,即過錯方與婚外異性已構成“”。這里所指“同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
2022-09-04 15,340 -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如何認定重婚
同居不等于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xù)、穩(wěn)定地共同生活居住。俗稱為姘居。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結婚的違法行為即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婚姻關系。構
2022-03-24 15,340
-
01:07
配偶失蹤如何離婚配偶失蹤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具體分析如下: 1、配偶為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蹤的自然人,另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離婚。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配偶若失蹤,應當先由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宣告其失蹤,被宣告失蹤后,夫妻中另一方
641 2022.11.21 -
01:45
婚內強奸這一行為如何認定婚內強奸是指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丈夫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違背妻子意志,強行與妻子發(fā)生性關系的行為。婚內強奸這一行為的認定如下: 1、婚內強奸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是犯罪行為。 2、婚內強奸體現了一方對另一方的身體、精神等進行嚴重侵害。如
1,284 2023.01.04 -
01:00
配偶遺產如何繼承配偶遺產繼承,要遵循如下程序:1、確定配偶的遺產范圍。只有配偶個人財產才能作為遺產進行繼承,如果是夫妻共同財產的,只能對配偶所占份額進行繼承;2、確定繼承方式。如果配偶有立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方式繼承;如果配偶沒有立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方式
1,99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