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和股東之間的股權糾紛由誰管轄?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此前有關公司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一般使用普通的地域管轄,也就是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如果公司作為原告,如果被告在外地,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人民法院需要到公司所在地調閱資料,可能不便利,因此,為了方便訴訟、提高訴訟效率,有必要將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只有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才由公司住所的法院管轄。 不是所有的涉及公司的案件由公司住所的法院管轄,只有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才是由公司住所的法院管轄。 除此之外的其他與公司有關的訴訟,仍適用被告住所地的一般規(guī)定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特殊管轄的規(guī)定。 專屬管轄的規(guī)定: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yè)中發(fā)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股東出資糾紛管轄權
如果股東出資設立公司,或者購買了公司的股份的,是享有相應的股權的,但是有的時候可能會對股東資格發(fā)生爭議,這時候是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的。那么,如何確認股東資格的管轄法院?股東出資,指公司的投資人或設立人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履行對公司出資的行
2020.07.11 310 -
股東和公司之間糾紛如何處理
最好提前商量利益分配規(guī)則。如果雙方約定實際出資人為股東或者實際出資人承擔投資風險,實際出資人可以請求確認其股權,要求名義出資人轉交股息和其他股份財產利益。如果雙方未約定出資人為股東或者出資人承擔投資風險,且出資人亦未以股東身份參與公司管理或
2020.01.09 438 -
管轄權糾紛由誰管轄
監(jiān)護權糾紛歸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就是指被告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就是被告連續(xù)居住一定合理期限的地方。
2020.03.10 234
-
請問股東關聯股東糾紛,由誰管轄
在實踐中,公司關聯交易引起的糾紛多種多樣,不同的情況需要向不同的法院提起訴訟。因此,公司關聯交易損害責任糾紛提起的訴訟應以《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地域管轄一般原則為基礎,結合《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
2021-11-01 15,340 -
公司法人之間之間的收購和股權糾紛
公司法管理層收購與公司發(fā)的沖突體現在:司法管理層收購關于轉投資的限制性規(guī)定存在沖突。由于《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7條明確禁止被收購公司向收購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財務資助;管理層收購受到《公司法》第20條
2023-06-16 15,340 -
公司股權轉讓糾紛的管轄?
關于公司股權轉讓糾紛的管轄的問題,我想說首先,股權轉讓糾紛屬于合同糾紛一種,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根據2013版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
2022-04-11 15,340 -
隱名股東與股份轉讓公司之間的糾紛,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股東代表訴訟其實就中股東代表公司提起的民事訴訟,可以由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負責管轄。相關法律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2022-07-26 15,340
-
02:18
合同糾紛由誰管轄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當事人在合同中已經專約定管轄的,以約定為準;當事人沒有約定管轄的,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
1,336 2022.04.17 -
01:45
股權轉讓合同管轄歸誰管合同糾紛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時,法律賦予當事人協議約定管轄法院的權利,即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
1,691 2022.04.17 -
01:15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由誰管轄對于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在《民事訴訟法》中管轄權的規(guī)定存在如下兩種不同的情形: 1、如房屋租賃合同訂立雙方簽訂了有效的仲裁協議,則在該合同出現糾紛時,當事人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及《仲裁法》的有關規(guī)定,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
4,21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