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當得利糾紛?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不當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針對受害人而為的違法行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誤解或過錯所造成的。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70條規(guī)定,拒不償還不當得利者,則構成刑法上的侵犯財產罪。這里的不當得利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返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二是將他人的遺忘物(遺忘物是指所有人剛剛遺置于某處而忘記攜帶的財物,所有人隨即能夠準確地回憶起財物遺忘的時間、地點,并即去尋索;而拾得者一般也知道失主是誰)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也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不當得利,指的是在沒有合法根據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定利益,但是同時給別人造成了損失的行為,而不當得利糾紛,指的就是因為不當得利行為產生的糾紛。不當得利糾紛一般是要求當事人雙方先進行協商,協商處理不下就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問題。
不當得利糾紛,是指因沒有合法根據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產生的糾紛。 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構成不當得利的條件有: 1、一方獲得利益,包括財產積極增加與財產消極增加。財產積極增加指財產本不增加而增加;財產消極增加指財產本應減少而未減少。 2、他方受有損失。 3、獲得利益與受有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得利和受損之間有直接因果關系指受到的損失是得利的人造成的后果。受損失的人的損失和得利的人的受益范圍不必相同,它只影響義務人返還義務的范圍,其形態(tài)不必相同。 4、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具體來說就是對“不當得利”進行認定時應該嚴格按照合法性標準來進行認定。
-
什么叫不當得利糾紛
不當得利糾紛,是指因沒有合法根據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產生的糾紛。 1、協商 如果發(fā)生不當得利行為,本著和平的原則,如果案件涉及的金額不大,案情不復雜。雙方當事人可以自己協商,如果能協商一致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2、調解 發(fā)生不當得利糾
2021.01.05 420 -
-
不當得利糾紛的概念是什么
不當得利糾紛,是指因沒有合法根據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產生的糾紛。 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構成不當得利的條件有: 1、一方獲得利益,包括財產積極增加與財產消極增加。財產積極增加指財產本不
2021.04.28 141
-
二是什么是不當得利糾紛?
不當得利糾紛是指因未依法取得利益而損害他人的事實而產生的糾紛。 由于他人沒有法律依據,獲得不當利益,受損人有權要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構成不當得利的條件包括: 一方獲得利益,包括積極增加財產和消極增加財
2021-11-22 15,340 -
不當得利糾紛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不當得利糾紛是指因未依法取得利益而損害他人的事實而產生的糾紛。 由于他人沒有法律依據,獲得不當利益,受損人有權要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構成不當得利的條件包括: 1、一方獲得利益,包括積極增加財產和消極增
2021-11-11 15,340 -
不當得利糾紛怎么處理?
1、協商 如果發(fā)生不當得利行為,本著和平的原則,如果案件涉及的金額不大,案情不復雜。雙方當事人可以自己協商,如果能協商一致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2、調解 發(fā)生不當得利糾紛可以申請調解,調解之后,如果能達
2021-03-09 15,340 -
但不當得利是合同糾紛嗎
不屬于。不當得利糾紛,是指沒有合法依據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產生的糾紛。如果遇到此類糾紛,否認不當得利的一方,可以舉證證明取得該利益的具有合法依據,如買賣合同關系、贈與關系、借貸關系中的還款等。
2021-12-29 15,340
-
01:41
不當得利債權人是什么意思不當得利的債權人是指,在債務人無法律上的原因受財產利益的情況下,利益受損害的人。不當得利方應負返還的義務。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不當得利的構成應有四個要件:1、一方受有財產利益;2、另一方受有財產損害;3、一方受益與另一方受損之間存有因果關系;
1,632 2022.04.15 -
00:59
不當得利算詐騙嗎不當得利不算詐騙。兩者的概念不同。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財物的行為。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依據,有損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當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經常發(fā)生,是沒有法律上的依據獲得利益的行為。 不當得利是民
2,124 2022.04.17 -
01:02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根據《民法典》規(guī)定,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通常是3年。對于不當得利請求返還的請求權,大多數情況下,適用普通訴訟的時效期間,即適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訴訟時效。 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一般是從一方當事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屬于不當得利以及知道
3,585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