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定詐騙罪與替人購買加欠貨款的行為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還有些打借條之后偽造還款收條的,詐稱已經還款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詐騙罪與代人購物拖欠貨款行為的界限對以代人購買緊缺商品的名義,取走貨款,沒買到東西,又擅自挪用貨款,拖欠不還款的行為,應著重考察其真實目的、雙方的關系、事情的起因、代辦人的具體行為、拖欠的情節(jié)、后果等等,從而正確判斷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圖。如能明確想代人購物,因故未能買到挪用仍擬歸還的,不能以詐騙罪論處。如果以代購為名,行詐騙之實,騙取大量財物,大肆揮霍,根本無意歸還,也無力歸還的,應以詐騙罪論處。詐騙罪與集資辦企業(yè)因虧損躲債的界限如果確實是集資經商辦企業(yè),但因經營不善,虧損負債,為躲債而外出,仍屬財產債務糾紛。這同詐騙犯以集資辦企業(yè)為名,撈到錢財就逃之夭夭,以實現(xiàn)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質區(qū)別。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拖欠貨款能定性為詐騙嗎
拖欠貨款只是合同糾紛,屬于民事糾紛的類型,不會構成詐騙的。合同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設定陷阱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蛘呤呛贤环疆斒氯斯室怆[瞞真實情況,或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誘使對方
2020.08.05 161 -
怎么樣認定詐騙罪 詐騙罪與非罪如何認定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的數額較大,以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為起點。 客體要件: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客觀要件:詐騙罪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
2020.01.27 343 -
詐騙罪的實行行為認定
詐騙罪是一種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的犯罪行為。一般的詐騙不一定會構成詐騙罪,只有當詐騙金額達到一定數額時,才會構成詐騙罪。其量刑為: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搶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
2020.10.05 161
-
如何認定詐騙罪與代人購買加欠貨款的行為
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還有些打
2022-03-20 15,340 -
現(xiàn)如何確定詐騙罪與代人購買加欠貨款的行為
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還有些打借
2022-04-29 15,340 -
代人購物拖欠貨款行為如何認定詐騙罪與代人購物拖欠貨款罪認定標準
詐騙罪與代人購物拖欠貨款行為的界限對以代人購買緊缺商品的名義,取走貨款,沒買到東西,又擅自挪用貨款,拖欠不還款的行為,應著重考察其真實目的、雙方的關系、事情的起因、代辦人的具體行為、拖欠的情節(jié)、后果等
2022-03-15 15,340 -
如何認定詐騙罪詐騙罪與代人購物拖欠貨款拖欠貨款行為的界限是什么
詐騙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犯罪認定 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
2022-03-27 15,340
-
01:26
認定為詐騙罪的四個特征認定詐騙罪的四個特征有: 1、詐騙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他人財物所有權,該罪的侵犯對象,僅限于國家、集體或者個人的財物,不含行為人騙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2、詐騙罪在客觀上,主要表現(xiàn)為行為人采用捏造事實或掩蓋事實真相的方式,騙取金額較大的他人財物
2,558 2022.04.17 -
01:18
詐騙罪怎么認定的詐騙罪的認定標準如下: 1、客體要件,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僅限于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 2、客觀要件,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
16,168 2022.10.12 -
01:11
詐騙罪怎么認定用非法的手段將他人的財物以私自占有的目的,而故意虛構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造成他人損失的行為,構成詐騙罪。詐騙罪的定罪標準以詐騙金額分為三個標準。我國刑法對于詐騙罪的認定為: 1、詐騙金額達到較大的標準,即詐騙個人財物為兩千元至四千元的情形,
4,95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