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了哪些不正當行為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調整以下不正競爭行為: 1、采用假冒或混淆手段從事市場交易的行為; 2、侵犯他人商業(yè)秘密的行為; 3、利用賄賂性銷售進行競爭的行為; 4、損害競爭對手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如詆毀、貶低商業(yè)對手的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等行為; 5、進行虛假的廣告宣傳,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利益,破壞商場秩序的行為; 6、公用企業(yè)或其他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指定商品,排擠其他競爭對手的行為; 7、政府利用行政權力限制商品流通、限制正當競爭的行為; 8、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 9、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的行為; 10、串通投標的行為; 11、違犯本法規(guī)定的有獎銷售行為。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這類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有:采用假冒或混淆手段從事市場交易的行為;侵犯他人商業(yè)秘密的行為;利用賄賂性銷售進行競爭的行為; 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的行為;進行虛假的廣告宣傳,損害經營者或消費者的利益,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有獎銷售行為。
1.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行為。 2.虛假標識行為。即經營者采用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使用與其相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的;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yè)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的;在商品上偽造、冒用認證標志、名優(yōu)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的行為。 3.濫用優(yōu)勢地位行為,是指公用企業(yè)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公平競爭的行為。
-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不正當行為有哪些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不正當行為有: 1、欺詐性交易方法; 2、商業(yè)賄賂行為; 3、虛假廣告; 4、侵犯商業(yè)秘密; 5、掠奪定價; 6、欺騙性有獎銷售和巨獎銷售; 7、詆毀競爭對手的商業(yè)信譽。 一、欺詐性交易方法:包括4種: 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
2022.08.16 6,837 -
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哪些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 (一)進入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經營場所進行檢查; (二)詢問被調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及其他有關單位、個人,要求其說明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與被調查行為有關的其他資料; (三)查詢、復制與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協議、賬簿
2020.06.07 564 -
-
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哪些不正當行為
(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yè)名
2021-03-06 15,340 -
反不正當競爭關系調整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調整對象如下: 1、狹義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2、行政性壟斷及限制競爭行為。
2022-11-08 15,340 -
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反不正當行為有哪些?
政府監(jiān)管。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
2022-08-22 15,340 -
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對象有哪些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調整對象如下: 1、狹義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2、行政性壟斷及限制競爭行為。
2022-11-08 15,340
-
01:30
正當防衛(wèi)標準正當防衛(wèi),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1、必須是為了讓國家、公共利益、自己或別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 2、必須是發(fā)生了不法侵害行為。這里的“不法侵害”,是對某種權利或利益的侵害為我國法律所明確禁止; 3、必須是正在發(fā)
9,094 2022.04.15 -
01:01
無過當防衛(wèi)與正當防衛(wèi)的區(qū)別根據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無過當防衛(wèi)和正當防衛(wèi)的區(qū)別在于: 1、無過當防衛(wèi)屬于正當防衛(wèi),兩者其實屬于同一范疇。我國《刑法》中所規(guī)定的無過當防衛(wèi),是以正當防衛(wèi)為前提的。判定無過當防衛(wèi)時,也應當遵循防衛(wèi)中當事人關于防衛(wèi)目的、方式方法、起因、時間、限度
2,997 2022.04.17 -
01:31
正當防衛(wèi)超過什么應當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wèi)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wèi)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wèi)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295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