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把對方打成輕微傷怎么判?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根據過錯承擔責任,協(xié)商不成起訴處理,1、民事起訴書。(1個被告2份,2個被告3份,類推,都須原告簽字或蓋章) 2、主要證據材料目錄及復印件。(1個被告2份,2個被告3份,類推) 3、原告身份證復印件1份并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法定(指定)代理人代為起訴的應提交本人身份證復印件及與原告關系的證明材料復印件,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沒有身份證的提供其他身份證明材料。 4、如委托他人訴訟,另須提交授權明確的授權委托書及受托人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并同時提供原件供查驗。 5、如委托律師訴訟的,則另須提交授權明確的授權委托書及律師事務所接收委托的證明、函件和律師證復印件。 6、被告為單位的,提供被告工商基本信息。(起訴個人的,有些法庭要求補充被告身份信息) 以上材料都得用A4的紙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打架把對方打成輕傷的話,一般是按照故意傷害罪進行定罪處罰。具體而言,輕傷二級以上都屬于故意傷害罪,但是是可以通過調解的方式處理的,積極賠償取得對方諒解法院在判刑的時候會酌情從輕處罰,有機會可以判緩刑,具體怎么判還得由法院決定。
打架致輕微傷對方不調解只有求助于警方的介入,根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輕微傷不構成故意傷害罪,民事賠償責任則根據雙方有無過錯過錯大小等承擔賠償責任。
-
打架把人打成輕微傷要怎么判刑
1、打架致人輕微傷不構成刑事犯罪的,受傷者有權要求行為人承擔醫(yī)療費等經濟損失,不存在“怎么判”的問題。 2、如打架致人輕微傷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涉嫌聚眾斗毆罪,根據情節(jié)不同將被判處3年以下或者3至10年有期徒刑。
2020.10.17 385 -
對方打架對方輕微傷怎么判
1互毆導一對方輕傷的,雙方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在法律上而言,不會因為雙方都有受傷,用傷抵罪或以罪抵罪而免除刑事處罰。2致使被害人受傷,經鑒定達到輕傷以上的,構成故意傷害罪,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
2020.06.19 235 -
打架造成對方輕微傷怎樣判刑
如果參與人數(shù)為三人以內的打架斗毆事件,受傷人員的傷情為輕微傷,行為人不構成刑事犯罪。我國法律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造成輕傷及以上傷情的,構成故意傷害罪,所以此種情形下行為人不構成故意傷害罪,僅只是受傷者有權要求行為人承擔醫(yī)療費等經濟損失,不
2020.04.13 223
-
打架把對方打成輕傷怎么判刑
如果將人打成輕傷,可以通過民事賠償、賠禮道歉的方式,請求對方諒解。如果雙方達成和解的,可以作為量刑情節(jié)從輕處罰。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guī)定了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輕傷),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2022-04-28 15,340 -
和人打架把對方打成輕微傷怎么賠償?
如果把別人打成輕微傷的,屬于情節(jié)顯著輕微,不構成犯罪的情形,行為人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可能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guī)定,會受到行政處罰,同時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1、輕微傷是刑法中的概念,是用來決定
2022-04-13 15,340 -
把對方打成輕微傷怎么判刑
視傷情的程度作出相應處罰!爭取取保候審和從輕處理!關在里面的人是非常希望得到外面的人情況和幫助。唯一能探視會見就是律師。
2022-03-18 15,340 -
兩個人打架把對方打成輕傷怎么判
量刑的前提是構成犯罪,具體到本案中犯罪事實的認定需要看法院是否采信具體的證據,是否具有排他性,證據之間是否構成完整證據鏈。致一人重傷兩人輕傷,一般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實際量刑還要根據具體案情來綜合考量主
2022-03-13 15,340
-
01:18
打架致對方輕傷怎么判打架致對方輕傷,涉及到的刑法的罪名是故意傷害罪,該罪是指故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其立案標準是輕傷,輕傷的標準是尚未構成重傷又不屬于輕微傷害的損傷。這也就是說,行為人打架致對方輕傷就觸犯了刑法規(guī)定的故意傷害罪,人民法院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
2,935 2022.04.15 -
01:05
未成年打架造成對方輕傷怎么判未成年打架造成對方輕傷,涉嫌故意傷害罪,判刑如下: 1、故意傷害罪、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是指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犯罪嫌疑人會被人民法院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犯罪嫌疑人會被人民法院判處三年以上十年
1,621 2022.04.17 -
00:55
對方先動手,我把對方打成輕傷,該怎么判對方先動手,把對方打成輕傷,涉嫌故意傷害罪,判刑如下:1、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犯罪嫌疑人會被人民法院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犯罪嫌疑人會被人民法院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
3,73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