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追回法律若干規(guī)定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而非經(jīng)金融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yè)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年息36%內(nèi)受國家法律保護,超過36%無效。合法的借貸關系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詐騙、販毒、吸毒等非法活動,仍予以出借的,國家法律不予保護,出借人不僅得不到債權,還會受到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法律的制裁。若一方乘人之危,或用欺詐、挾迫等手段使對方違心借貸的,則屬于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有責任的出借人只能收回本金。
關于盜竊罪的若干法律規(guī)定:1、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2、盜竊罪的量刑為:一般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會無期徒刑。
-
民間借貸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是什么
為正確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之規(guī)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2020.03.20 750 -
法律文書送達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
1、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
2020.04.01 1,431 -
社會保險法若干規(guī)定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guī)定》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一、第二條:參加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十五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
2020.08.31 609
-
追回借款的法律規(guī)定
借款可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欠款,首先要有證據(jù)證明欠款事實,借條、欠條、收條、銀行轉賬記錄等能反映欠款、匯款的書面材料,第二,至法院起訴要求還款并支付利息,第三,可查詢其名下有無房產(chǎn)、車輛、存款并進行查封、
2022-04-07 15,340 -
借款追回的法律規(guī)定有哪些
借款可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欠款,首先要有證據(jù)證明欠款事實,借條、欠條、收條、銀行轉賬記錄等能反映欠款、匯款的書面材料,第二,至法院起訴要求還款并支付利息,第三,可查詢其名下有無房產(chǎn)、車輛、存款并進行查封、
2022-04-15 15,340 -
法律規(guī)定民間借貸如何追回借款?
民間借貸的借款人還款時,出借人可以與借款人協(xié)商還款,如果協(xié)商不成的,出借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借款合同定義】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
2021-07-12 15,340 -
追回個人借款的法律規(guī)定有哪些
借款可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欠款,首先要有證據(jù)證明欠款事實,借條、欠條、收條、銀行轉賬記錄等能反映欠款、匯款的書面材料,第二,至法院起訴要求還款并支付利息,第三,可查詢其名下有無房產(chǎn)、車輛、存款并進行查封、
2022-04-14 15,340
-
00:57
格式條款法律規(guī)定格式條款又稱為標準條款,是指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xié)商的條款。條款與普通條款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比如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可以明確分配風險、增進交易安全,便于國家宏觀調(diào)控等等,但同時其自身也存
3,946 2022.04.17 -
00:58
不寫還款日期的借條能追回來嗎當借條中沒有約定準確的還款日期,債權人還是可以要求債務人償還債務的。此時借條主張權益的年限是20年,也就是說自借款提供之日起20年內(nèi),債權人隨時都可以提出要求債務人償還債務。但是自債權人提出還錢要求之日起,訴訟時效就只有三年。如果債務人在債
1,336 2022.04.15 -
00:49
非法集資款項能追回嗎社會公眾參與非法集資,參與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經(jīng)人民法院執(zhí)行、集資者仍不能清退集資款的,應由參與人自行承擔損失,而不能要求有關部門代償。投資人要回投資款,沒有法律上的保障,因為不論是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還是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都不予
1,70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