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師普法為法師兄(原110咨詢網(wǎng))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jīng)授權,任何形式的復制、轉載都視為侵權行為。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客體為司法機關的正?;顒?。本罪要求必須是一種明知,對于本罪的明知有兩個方面必須注意,一是明知的內容。二是明知的程度。本罪客觀方面包括“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行為。本罪的
行為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此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guī)定處罰
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數(shù)額5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或者多次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累計數(shù)額3
根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應當按照下列標準確定量刑起點:1.對于犯罪情節(jié)一般,犯罪金額在1萬元以下,需要判處自由刑的,量刑起點為拘役3個月至有期徒刑6個月。2.對于買贓自用,
不能。,在主觀方面沒有非法占有目的,所以也就不存在需要隱匿、轉移、窩藏,如果要將資金進行隱匿轉移窩藏,其所犯罪行就不是吸收公眾存款,而是集資詐騙。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立案標準是: 1、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產(chǎn)生的收益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 2、一年內曾因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產(chǎn)生的收益行為受過行政處罰,又實施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產(chǎn)生的收益行為。
行為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達到兩百萬的,司法機關可能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判處該罪時,要求行為人肯定明知或者可能明知是贓物。并且,如果行為人先前不知是贓物,但知道后仍代為保管、掩飾、隱瞞的,同樣成立本罪。將贓物據(jù)為所有的,不成立侵占
根據(jù)最高院發(fā)布的解釋,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產(chǎn)生的收益價值3000元至1萬元以上的,就會立案追訴。具體來說,行為人可能觸犯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同時,是否立案會從本罪的構成要件方面來考慮: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對刑事犯罪進行追究的活動。
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犯罪分子,如果符合取保候審的適用條件,可以適用取保候審,具體的辦理程序如下: 1、需要由本人或者家屬,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向辦案機關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 2、辦案機關在收到取保候審申請書后,應在三天內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