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審的時候最長多長時間開庭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二審開庭的時間在法律上并沒有具體規(guī)定,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最長是33天后才能開庭,同時規(guī)定了2個月內要審理完結,涉及死刑的,可以延長2個月審理完結。具體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如下: 1、第二百三十一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jù)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2、第二百三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后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查閱完畢。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3、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經(jīng)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二審審限最長多長時間
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二審審限一般3個月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民事案件一律適用普通程序,針對判決的上訴案件,審限為3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針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30天,不能延長。
2020.05.02 892 -
取保候審最長的時間是多長時間
取保候審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我國法律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jiān)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fā)現(xiàn)不應當追究刑事責
2020.11.10 165 -
-
二審最長多長時間開庭
二審開庭的時間在法律上并沒有具體規(guī)定,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最長是33天后才能開庭,同時規(guī)定了2個月內要審理完結,涉及死刑的,可以延長2個月審理完結。具體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2021-04-16 15,340 -
一審二審最長多少時間開庭
二審開庭的時間在法律上并沒有具體規(guī)定,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最長是33天后才能開庭,同時規(guī)定了2個月內要審理完結,涉及死刑的,可以延長2個月審理完結。具體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2022-05-11 15,340 -
二審多長時間開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沒有規(guī)定開庭需要多長時間?!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如下:第一百六十七條 原審法院工作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書的,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書副本送達對方,對方應當自收到之日起
2021-12-16 15,340 -
二審開庭多長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沒有規(guī)定具體多長時間才能開庭?!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如下:第一百六十七條原審法院工作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
2021-09-29 15,340
-
00:54
取保候審多長時間開庭取保候審后,一般是3個月左右開庭。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不得中止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被告人被取保候審的,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理時,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傳喚被告人,同時通知取保候審的執(zhí)行機關。根據(jù)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公
995 2022.07.06 -
01:21
取保候審最短多長時間取保候審沒有最短期限,但是最長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個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fā)現(xiàn)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期限屆
977 2022.07.06 -
00:59
一審審限最長多長時間一審審限最長有六個月的時間。人民法院使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的,那么一般需要在立案那天起的六個月內審結完畢。存在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理時間的,那么通常需要讓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審理時間的,需要先報請上級人民法院獲得其批準。 人
3,6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