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債務人惡意逃避債務問題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債務人若出現(xiàn)惡意逃避債務行為,包括怠于行使到期債權、放棄債權或擔保、無償轉讓財產(chǎn)等行為,則債權人可以起訴要求債務人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jù)《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條的規(guī)定,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代位權的范圍以債權人的到期債權為限。此外,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時需要承擔必要費用,由債務人承擔。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條,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xiàn)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是該權利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到期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惡意逃避債務法律規(guī)定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chǎn),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chǎn),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
2024.06.24 42 -
什么是惡意逃避金融債務
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業(yè)正處于關鍵時期。部分平臺存在逾期、清算、違規(guī)等問題,導致貸款人信心不足。此時一些有償還能力的借款人表示,行業(yè)處于波動狀態(tài),選擇了惡意逃債的道路,不少媒體也報道,不少借款人認為,如果平臺出現(xiàn)問題,就不用還貸;甚至有的借款人不知道從
2022.04.13 1,114 -
惡意逃避債務的行為界定
債務人惡意逃債的,債權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追討欠款。 第一條途徑是,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限內(nèi),可直接向債務人原居住地或者財產(chǎn)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計債款。起訴時應持有借據(jù)等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證據(jù),法院就會立案受理。由于債務人下落不明,法院
2021.02.12 340
-
債務人惡意逃避債務的處理程序如何?
遇到惡意逃避債務的可向法院提起訴訟,我國民法典有規(guī)定,債務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債權;放棄其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無償轉讓財產(chǎn)等行為,影響債權人實現(xiàn)債權的,可以認定惡意逃避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
2023-07-19 15,340 -
惡意逃避債務對發(fā)生債務會怎樣
遇到怠于行使債權惡意逃避債務的可向法院提起訴訟,我國民法典有規(guī)定,債務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債權;放棄其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無償轉讓財產(chǎn)等行為,影響債權人實現(xiàn)債權的,可以認定惡意逃避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
2022-10-14 15,340 -
如何懲罰協(xié)助惡意逃避債務
惡意逃避債務雖然是一種違法行為,但我國目前的刑事法律并未明確規(guī)定其為犯罪行為,因此,惡意逃避債務或者協(xié)助惡意逃避債務尚不能認定是犯罪。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我國《刑法》規(guī)定,如果債權人是銀行,違法行為人
2023-09-06 15,340 -
離婚債務規(guī)避的問題應如何應對
一、離婚規(guī)避債務的應對 1、發(fā)布申報債權公告。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在調(diào)查過程中,應注重了解離婚雙方對外的債權債務關系。辦案人員可在審理期間發(fā)出申報債權人公告,但應注意,公告時間須計算在審限內(nèi),不能
2023-10-12 15,340
-
00:58
債務人消失惡意逃債怎么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保護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因此,如果債務人消失、惡意躲債,拒不履行償還債務的義務,債權人可以積極通過法律,保護債務的實現(xiàn)。具體來說,債權人可以收集相關的證據(jù),并提供債務人的具體信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在立
1,054 2022.04.17 -
01:15
公司惡意逃避債務能否要求股東承擔公司股東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公司人格濫用是指,控制股東利用股東以認繳出資承擔有限責任,和
1,747 2022.04.17 -
01:04
假離婚能逃避債務嗎假離婚不可以避債。夫妻離婚后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1、當事人的離婚協(xié)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diào)解書已經(jīng)對夫妻財產(chǎn)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
1,695 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