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缺席審判的利弊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在當前審判實踐中,離婚案件缺席審理最常見的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被告下落不明而采用公告送達缺席審理;另一種是被告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審理。二、離婚案件缺席審理的弊端 1、雙方感情是否破裂難以查明。 2、財產(chǎn)及債權債務狀況難以查明。原告在庭審中提供的財產(chǎn)情況,可能有遺產(chǎn),因為對被告在下落不明期間所得的財產(chǎn),原告不知情,亦無法查清,更不能提供證據(jù)證明。3、子女撫養(yǎng)問題難。缺席審理時,夫妻雙方不能就子女跟誰生活及撫養(yǎng)費的承擔等問題進行協(xié)商。當原告不同意撫養(yǎng)子女,對被告公告送達缺席審理時,若判決由原告撫養(yǎng),而被告又下落不明,對原告來說是不輕的負擔,且對原告不公平;若判決由被告撫養(yǎng),而其又下落不明,子女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切實的保護,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因為法院是否判決解除婚姻關系所依據(jù)的原則是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如果到了二審審理階段,如果有充足證據(jù)證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話,是可以判決離婚的。如果證據(jù)不充分,對方也不出席的話,基本會維持原判。
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因為法院是否判決解除婚姻關系所依據(jù)的原則是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 如果到了二審審理階段,如果有充足證據(jù)證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話,是可以判決離婚的。如果證據(jù)不充分,對方也不出席的話,基本會維持原判。
-
離婚一審缺席二審會判嗎
是否會在一審缺席的情況下二審判決離婚,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來判斷,因為法院是否決定終止婚姻關系,是基于夫妻感情是否真的破裂的原則。二審審判階段,對方還是不出庭的,二審法院基本維持原判。如果在二審中,對方出庭了,二審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判決離婚的
2022.02.08 865 -
-
離婚案件可否缺席審判?
離婚訴訟能缺席審判。法院在傳喚之后,被告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到庭的,法院就可以缺席判決。也就是說,離婚被告不去法庭時法院可以缺席判決。法院不準許撤訴,原告經(jīng)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缺席判決。
2020.07.27 142
-
離婚案件缺席審理的弊端
一、在當前審判實踐中,離婚案件缺席審理最常見的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被告下落不明而采用公告送達缺席審理;另一種是被告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審理。二、離婚案件缺席審理的弊端1、雙方感情是否破裂難
2022-01-27 15,340 -
缺席審理判決離婚案件有哪些弊端
一、在當前審判實踐中,離婚案件缺席審理最常見的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被告下落不明而采用公告送達缺席審理;另一種是被告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審理。二、離婚案件缺席審理的弊端 1、雙方感情是否破裂
2022-03-28 15,340 -
缺席審判缺席判決后果
1、缺席審判 缺席判決就是法院在一方當事人缺席時作出的判決,也就是在你不做任何辯護的情況下作出的判決,那么結(jié)果可想而知。對于傳票,不存在收不到,即使找不到被傳喚人,法院也可以公告送達,一定期限后,就視
2022-05-03 15,340 -
什么是離婚缺席審判
在當前審判實踐中,離婚案件缺席審理最常見的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被告下落不明而采用公告送達缺席審理;另一種是被告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審理。二、離婚案件缺席審理的弊端 1、雙方感情是否破裂難以
2022-05-04 15,340
-
01:54
離婚缺席判決怎么判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在審判實踐中還是比較多見的。因夫妻長期不在一起生活,導致雙方感情淡化,故法官在解決此類案件時,大都判決離婚?!痘橐龇ā返谌l明確規(guī)定了,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準予離婚。此判決即為缺席
2,240 2022.04.17 -
01:09
起訴離婚缺席如何判起訴離婚時一方缺席,根據(jù)不同的情況處理結(jié)果如下: 1、一方當事人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并經(jīng)法院同意。否則就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2、通常情況下缺席的不利后果是,如果原告缺席,則按照自動撤訴處理;如果被告缺席,
699 2022.04.17 -
00:52
離婚糾紛能夠缺席判嗎在離婚糾紛中,法院可以做缺席判決。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如果被告是因為下落不明,無法通知到而不出庭的,法院可以依法做缺席判決;另外,如果對方明知道要開庭,仍然無正當理由拒絕出庭的,法院也可以做缺席判決。但是,離婚案件涉及人身關系,原則是當事
1,5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