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審判決不服,如何上訴,離婚案件的原告與被告應該提交哪些材料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對于一審判決不服的,原告和被告均可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需要提供上訴狀、如果有新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也可向上訴法院提交。上訴狀應主要針對原審判決書中經(jīng)審理查明部分是否有事實認定錯誤以及本院認為部分有無遺漏或適用法律錯誤。 至于證據(jù)部分,若是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才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或者因客觀原因導致一審未能及時提供的證據(jù),都可以在二審階段向法院提交。上訴狀通常通過原審法院遞交。對于離婚案件中關于離婚與否的判決部分,上訴法院基本會維持一審判決,對于離婚案件中財產(chǎn)分割或子女撫養(yǎng)部分的判決,一審確有認定事實錯誤或適用法律不當?shù)?,二審會予以改判或發(fā)回重審。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在一審判決后,原被告如對一審判決不服。有權在接到民事判決書15日之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這也是法律保護當事人上訴權的一種措施。讓錯誤的判決能夠得到更正。當然你的義務就是積極應訴。維持一審判決。
一審判決被告不服上訴,原告是否還交費需要看法院的最終宣判結果,一般情況下,上訴費用應由上訴方墊付,敗訴方承擔。也就是說被告提起的上訴,先由被告支付上訴費用,法院審理后作出判決,再由敗訴方承擔。
-
一審判決被告不服上訴是被告還是原告
是被告。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020.10.06 999 -
被告不服判決上訴原告二審應訴流程
應當通過法院通知。刑事案件,被害人不服的,可以向檢察院申訴,最重要的是結合事實定罪,不能憑感覺定罪。對于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若當事人一方不服判決的話,那么此時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上訴,一般就是收到法律文書起15日內。一審原告與被告都不服裁判,
2020.01.29 664 -
被告不服一審判決上訴原告也可以上訴嗎
在民事案件中,原被告如果對一審判決不服,都有上訴的權利。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不服可以上訴,公訴機關如果不服可向上一級檢察院提起抗訴的申請,由上一級檢查院向同級法院提起抗訴。
2020.08.26 320
-
被告不服一審判決上訴原告應如何做
在一審判決后,原被告如對一審判決不服。有權在接到民事判決書15日之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這也是法律保護當事人上訴權的一種措施。讓錯誤的判決能夠得到更正。當然你的義務就是積極應訴。維持一審判決。
2022-07-13 15,340 -
一審原告與被告都不服離婚判決, 二審判決, 原告上訴的過程是怎樣的
一審原告與被告都不服判決,全部上訴,二審會確定其中一人是上訴人,另一人是被上訴人,然后正常審理案件?!睹袷略V訟法》第一百六十七條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
2022-03-04 15,340 -
被告不服一審判決上訴原告應怎樣做
在一審判決后,原被告如對一審判決不服。有權在接到民事判決書15日之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這也是法律保護當事人上訴權的一種措施。讓錯誤的判決能夠得到更正。當然你的義務就是積極應訴。維持一審判決。
2022-05-14 15,340 -
原告被告一審判決不服應如何辦理?
在刑事訴訟中,檢察院有權在法定期限內抗訴一審刑事判決和裁定。受害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在收到判決書后5日內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檢察院應當立即進行審查;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收到判決書五日后,請求檢察院抗訴的,
2021-11-17 15,340
-
01:16
起訴離婚被告不出庭應該怎么解決起訴離婚時,被告拒絕到庭的,原告可以請求法院作出缺席判決。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被告收到了法院的傳票傳喚,但是又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到庭應訴的,法院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證據(jù),作出缺席判決。雖然離婚訴訟中有調解先置的程序,但是,如果被告拒絕到庭的,就
1,086 2022.04.17 -
01:21
起訴離婚被告不出庭如何解決起訴離婚,開庭時被告不出庭的,原告可向請求法院強制被告出庭。如果被告無故不出庭,法院有權對其采取強制措施,責令其出庭,必要時可以對被告進行司法拘留;如果被告確實由于特殊情況無法出庭,法院應要求被告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一般案件中被告不出庭的
479 2022.04.17 -
00:55
對法院判決不服應該如何信訪對法院判決不服的信訪方式如下:可以通過網(wǎng)絡信訪信息系統(tǒng)進行信訪、發(fā)電子郵箱或打投訴電話給相關部門,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可知,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向社會
13,586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