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息判幾年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單純放高利貸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尚不構成刑事犯罪。如果行為人從金融機構貸款再以高利放貸的,涉嫌高利轉貸罪,會根據具體案情定罪量刑。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guī)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shù)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shù)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但是不違法。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因此,公民之間一般的借貸關系是法律所允許的。但是,超過正常利率的借貸,即我們平常所說的高利貸,法律卻給予了一定的限制。
放高利貸并不是違法行為,不會被判刑。一旦發(fā)生糾紛,沒有法律保障。通常情況下,只要不超過正常的利率,法律是會保護合法的借貸關系的。利息不可以超過百分之三十六的年利率。超出范圍的,法律不會保護超出部分的利息。但是沒有超出范圍的部分會受到法律保護。如果借貸人愿意償還高額利息,那不違法。
-
綁架案和放高利息判幾年
1、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放高利貸不構成犯罪,不會判刑坐牢。不超過24%的利息均受保護;超過24%不
2020.05.14 211 -
放高利息立案可以判幾年
放高利貸雖然是違法的,但是并不構成犯罪,不構成犯罪也就不會判刑,處罰構成高利轉貸罪會被判刑。高利轉貸罪是指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再高利轉貸給他人,違法所得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
2020.10.31 134 -
-
放高利息高則判幾年
單純放高利貸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尚不構成刑事犯罪。如果行為人從金融機構貸款再以高利放貸的,涉嫌高利轉貸罪,會根據具體案情定罪量刑。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guī)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
2022-06-05 15,340 -
放高利息將被判幾年
單純放高利貸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尚不構成刑事犯罪。如果行為人從金融機構貸款再以高利放貸的,涉嫌高利轉貸罪,會根據具體案情定罪量刑。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guī)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
2022-05-12 15,340 -
放高利息會判刑幾年
我國法律規(guī)定利息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shù))。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但注意,超出部分只是不會受到法律保護而已,如果借貸人愿意還高額利息,并不違法,所以說放高利貸,并不
2022-04-02 15,340 -
放高利息可以判幾年
單純放高利貸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尚不構成刑事犯罪。如果行為人從金融機構貸款再以高利放貸的,涉嫌高利轉貸罪,會根據具體案情定罪量刑。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guī)定,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
2022-06-03 15,340
-
01:14
非法利用網絡信息罪 判幾年非法利用網絡信息的行為,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程度的,構成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一般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可知,非法利用網絡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設立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發(fā)布違法犯罪信息等。需要注意的是,
2,658 2022.04.17 -
00:53
詐騙最高判幾年詐騙最高能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可知,詐騙的刑罰與詐騙的數(shù)額緊密相關,詐騙數(shù)額越大即刑罰越重。詐騙公私財物在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的,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42 2022.04.15 -
01:09
假冒專利罪判幾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guī)定,假冒專利罪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對專利管理的相關法規(guī),假冒他人專利,且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其情形包括:1、未經允許,在銷售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2、未經允許,在廣告或其他宣傳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3、未
57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