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后多久到刑事訴訟?
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性質不同,是獨立的。普通民事糾紛適用民事訴訟,構成犯罪則進行刑事訴訟,二者之間一般沒有轉化與轉化的關系。所以也就不存在多久轉刑事訴訟的問題。先刑事后民事是處理刑民交叉案件通常適用的原則,即當某一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有聯(lián)系,刑事犯罪事實的認定與否影響民事訴訟最終結果的情況下,先處理刑事訴訟,再審理民事訴訟。先刑事后民事符合審判客觀規(guī)律。當刑事審判認定某種事實可能導致民事案件當事人民事責任的承擔與否、如何承擔的情況下,先刑事后民事成為必然。但在具體操作中,不能片面理解該原則,認為只要涉及刑事犯罪,民事訴訟都不能進行,這樣勢必造成被害人的民事權利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法律保障。因此,在刑事案件沒有偵破或涉嫌犯罪的人沒有抓獲的情況下,對可以分開審理的民事案件,不應中止審理,應當依據(jù)查明的事實,對其他共同致害人、負有連帶賠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先行判決給付。
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是什么?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一般應當提交附帶民事訴狀,寫清有關當事人的情況、案發(fā)詳細經(jīng)過及具體的訴訟請求,并提出相應的證據(jù)。書寫訴狀確實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審判人員應當對原告人的口頭訴訟請求詳細詢問,并制作筆錄,然后向原告人宣讀;原告人確認準確無誤后,應當簽名或者蓋章。不論是口頭還是書面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都應當說明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姓名、年齡、住址、控告的罪行以及因犯罪行為遭受的損失的程度和具體的訴訟請求等內(nèi)容。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時必須在起訴書上寫明,不能用口頭的方式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在訴訟過程中,被害人應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而沒有提起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因犯罪行為遭受損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已死亡被害人的近親屬、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等,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便他們決定是否行使這一權利。如果他們放棄這一權利,應當許可,并記錄在案。但是如果被告人的行為是給國家、集體財產(chǎn)造成損失的,受損害單位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保護國家和集體財產(chǎn)免受損失。
-
刑事判決后多久可以民事訴訟?
206人看過
-
檢察院提起公訴后民事訴訟加刑事訴訟多久能判刑
261人看過
-
民事訴訟收到起訴書應該怎么辦,民事訴訟收到起訴書后多久開庭
488人看過
-
多久后民事訴訟時效期間到期
317人看過
-
民事訴訟上訴期多久,民事訴訟上訴的條件
322人看過
-
民事訴訟時效是多久,什么是民事訴訟
310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域各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域。... 更多>
-
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到法院交訴訟費嗎?四川在線咨詢 2022-10-10民事訴訟需要交訴訟費。律師:案件受理費分別按照下列標準交納:(一)財產(chǎn)案件根據(jù)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
-
刑事案件到法院后多久能夠提起民事訴訟四川在線咨詢 2022-02-03你需要提出附帶民事賠償,可以向檢察院或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nèi)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經(jīng)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
-
刑事民事訴訟訴訟中的辯護間隔是多久重慶在線咨詢 2022-07-051、對于兩次庭審之間的時間間隔,法律未作規(guī)定,只要在普通程序的審理期限內(nèi)宣判,程序上就沒什么問題。 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guī)定,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審結。 3、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
-
民事訴訟中多久收到傳票浙江在線咨詢 2021-03-16《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nèi)將起訴狀副本發(fā)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提出答辯狀。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nèi)將答辯狀副本發(fā)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