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體權的定義
身體權,是指公民的全部身體以及身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指頭顱、四肢、內臟等“長在身上”的部分)不受不法侵犯的權利。健康權是人身權中的一項“具體的物質性人格權”,是指人的身體健康不受不法侵害的權利。生命權是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具有最高的人格價值。一切權利的行使都是以個人生命的存在為前提。
二、、身體權與健康權的區(qū)別
首先,生命權、身體權以及健康權相互依賴,又互有區(qū)別。生命權與身體權相互依賴。無身體,生命則無所依托;無生命,身體的存在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是,身體權維護的是人體整體構造的完整性,而生命權維護的是人的生命的持續(xù)活動;此外,“身體權因創(chuàng)傷而受侵害,生命權則非有死亡發(fā)生,不能認為受侵害”。
其次,生命權與健康權相輔相成:生命的延續(xù)依賴健康狀況,健康狀況以生命的存在為基礎。生命權與健康權的本質區(qū)別在于:健康權維護的是自然人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和功能的完善發(fā)揮,生命權維護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健康權受到侵害,可以通過治療完全或者部分恢復健康,而生命權受到侵害的結果必然是生命的喪失。
三、身體權區(qū)別于其他人格權的表現(xiàn)
身體權區(qū)別于其他人格權的特征在于,它以身體及其利益為客體,在內容上表現(xiàn)為:
(一)身體權表現(xiàn)為保持身體組織的完整性,禁止他人的不法侵害;
(二)身體權表現(xiàn)為支配其身體組織,包括肢體、器官、血液等。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認為,身體組織的構成部分不得轉讓,致使傳統(tǒng)的民法理論認為身體權并不包括對身體組織的支配權。但是,醫(yī)學的發(fā)展推動了倫理觀念的變化,也為身體權注入了新的內容。身體器官的移植、血液的有償或者無償奉獻,都是自然人行使身體權的方式。
(三)身體權表現(xiàn)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以上就是關于身體權和健康權的區(qū)別在哪里的相關內容。公民的身體權指身體不受不法侵害的權利,身體權和健康權既相互依賴,又有區(qū)別。身體權表現(xiàn)為保持身體組織的完整性,禁止他人的不法侵害;生命的延續(xù)依賴健康狀況,健康狀況以生命的存在為基礎;健康權受到侵害,可以通過治療完全或者部分恢復健康,而生命權受到侵害的話就永久喪失無法恢復了。
-
專利權客體的定義
330人看過
-
如何認定身體權侵權
324人看過
-
身體權與其他人格權的區(qū)別,身體權的特征
129人看過
-
身體權的法律特征,身體權與健康權的區(qū)別
196人看過
-
身體權和健康權怎么區(qū)分,身體權的特征?
400人看過
-
侵犯身體權的方式有哪些,身體權的特征
271人看過
身體權是公民維護其身體構造的完整性并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人格權。 身體是身體權的客體,它是指自然人的生理組織的整體即軀體,包括四肢、器官、毛發(fā)等。不可以自由裝卸的假肢、假牙、心臟起博器、人造器官等已構成肢體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也屬于身... 更多>
-
認定身體權侵權的方法江蘇在線咨詢 2025-01-21根據(jù)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對原告作品的分析 根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著作權的產生采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chuàng)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chuàng)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
-
身份權和姓名權的定義是什么青海在線咨詢 2022-11-191、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格權利。姓名權保護的客體是權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戶籍機關正式登記的本名。 2、身份權是指公民因特定身份而產生的民事權利。也是人身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身份權并非人人都享有。身份權主要包括榮譽權、著作權、發(fā)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等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以及監(jiān)護權、親屬權等。
-
人身自由權的含義云南在線咨詢 2021-11-29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碼、最基本的權利,是公民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享有其他權利的前提。它是公民根據(jù)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行動和思考,不受約束、控制或阻礙的人格權。
-
民法與著作人身權的關系是什么,具體如何定義?江西在線咨詢 2022-08-10民法與著作人身權的關系是什么,具體怎么定義?著作權中的人身權與民法中人身權的區(qū)別,民法中的人身權主要是指生命權、健康權、自由權、人格權、肖像權等。由此可見,民法中的人身權是人的本身所固有的權利
-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怎么定義山東在線咨詢 2022-08-13只要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輕傷的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在故意傷害案件中,如果案發(fā)前因為被害人有明顯過錯,被告人一怒之下失手將被害人致傷,情節(jié)明顯較輕,且案發(fā)后被告人又能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一般應從輕處罰或免除處罰。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犯罪行為所引起的附帶民事賠償,是屬于刑事法律調整的范疇,應具有懲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