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用,如果第三人采取欺騙手段,不適用善意取得。
一、中介欺騙客戶可以解除合同嗎
中介欺騙客戶簽訂的合同是可以被撤銷的??缮暾埛ㄔ撼蜂N,在撤銷之前,合同有效。欺詐和脅迫屬于意思表示不真實,是否存在欺詐和脅迫,需要當事人提交證據(jù)證明。可撤銷合同被撤銷后,產生了和無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果,受害人完全可以根據(jù)真實情況決定是否撤銷合同,在某些情況下,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微小,而對方履行合同是自己所期待的,因而愿意讓合同繼續(xù)履行,來保護自己的即得利益。以欺詐、脅迫手段簽訂的合同作為可撤銷合同,這種合同的撤銷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如果一方將其因欺詐、脅迫手段所取得的財產轉讓給第三人,第三人系善意取得,那么受欺詐、脅迫人不得以合同搬用來對抗善意第三人。對于此類合同,由于法律規(guī)定變更權優(yōu)先適用于撤銷權,故責任的承擔可通過變更合同有關權利義務的內容來予以彌補。如合同最終仍被撤銷,則可參照無效合同的責任之情形來處理。
二、具體什么是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動產或不動產處分給第三人,第三人善意依法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善意取得制度是適應商品交換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項法律制度。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應知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一般是誤信其為所有人或其他有處分權的人。
三、善意第三人的意思是什么
善意第三人的意思是:
善意第三人是指在有缺陷的法律關系中,在有缺陷的法律關系之外,任何不知道法律關系有缺陷的人都會對有缺陷的法律關系造成損害。第三人的損害行為不是故意的。一般的理解是,第三人在民事行為中不知道或者不可能知道自己參與的行為是違法的或者違反第三方的約定將其視為參與的合法行為。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占有人。非法將動產轉讓給第三方后,受讓人在取得動產時出于善意可以依法取得動產所有權。
-
難道不當?shù)美贿m合用善意取得嗎?
253人看過
-
動產質權的善意取得應當具備的條件,不適用善意取得的情形
236人看過
-
刑事案件中的善意取得適用嗎
73人看過
-
租賃合同能適用善意取得嗎?
66人看過
-
贓物被質押適用善意取得嗎
364人看過
-
善意取得僅適用于動產物權么
291人看過
撤銷權是撤銷權人依其單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消滅的權利。因撤銷原因不同,撤銷權人也不同。 在重大誤解中,誤解人是撤銷權人;顯失公平中,遭受明顯不公的人是撤銷權人;欺詐、脅迫中,受欺詐、受脅迫的人是撤銷權人。撤銷權是訴權,只能通過法... 更多>
-
善意取得僅適用于動產物權嗎江西在線咨詢 2023-09-21不是,也可以適用于不動產。在不動產交易中,雙方當事人必須依照規(guī)定變更所有權登記,但是偶爾會因為權屬登記不完善等情況存在無處分權人處分不動產所有權的可能性,或者說不動產物權在交易中不致于使人誤認占有人為所有人。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善意取得】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
-
善意取得不適用情形天津在線咨詢 2024-04-23善意取得不適用情形,分別是:1、禁止和限制流通的動產;2、須經登記才能轉讓所有權的動產;3、被查封的財產。財產被查封后,當事人的處分權受到限制,如將財產轉讓他人,將破壞查封的效力,劃歸債權人的債權,屬于無權轉讓。因此,第三人即使是善意,也不應取得所有權。
-
善意取得的法律要件,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例外情形?香港在線咨詢 2022-10-28一、善意取得的法律要件無處分權人將動產有償轉讓給善意受讓人的,應符合如下條件,受讓人即時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 1、處分人將該動產移交受讓人占有的; 2、受讓人支付了一定的代價; 3、處分的標的物是法律允許流轉的財產; 4、交易合法有效。受讓人在受讓動產時不知讓與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的,為善意。受讓人是否為善意,以取得動產占有時的狀況來確定。二、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例外情形下列情形不適用善意取得:1
-
遺失物適用善意取得法律還是惡意取得江西在線咨詢 2022-12-13遺失物原則上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有3個例外: 1、權利人有權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善意受讓人之日起2年內請求善意的受讓人后返還(不是從被盜之日),2年期滿后,善意取得所有權,也即回復請求權,回復請求權又分為無償回復請求權與有償回復請求權。 2、遺失物可以善意取得當鋪抵押權與當鋪質權。 3、遺失物可以善意取得留置權。
-
一房二賣是否適用于善意取得?江蘇在線咨詢 2024-11-19關于“善意取得”,其前提條件是受讓者持有以轉移財產所有權為目標,真誠和有償?shù)亟邮植嶋H控制該財產。盡管在這過程中,轉讓人可能并未擁有轉移所有權的合法權限,但考慮到受讓者是依據(jù)相信相關登記信息而展開的交易行為,法律會據(jù)此推斷受讓者的善意性,進而對其所獲得的權益給予充分的保護。 根據(jù)《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條和《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條、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guī)定,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fā)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