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立案能撤案嗎
肇事逃逸立案后,是否能撤案取決于公安機關的認定。
1.如果公安機關經過調查,認為案件并未達到立案標準或存在立案錯誤的情況,那么可以撤案。然而,這種撤案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2.在肇事逃逸案件中,公安機關會根據現場勘查、證人證言、監(jiān)控錄像等證據材料,對案件進行全面調查。
(1)如果證據表明肇事者確實存在逃逸行為,且符合立案條件,那么公安機關將依法立案調查或偵查。
(2)除非有新的證據表明肇事者并非逃逸,或者案件存在其他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情形,否則公安機關不會輕易撤案。
二、肇事逃逸處罰標準
肇事逃逸的處罰標準根據其行為性質和后果的嚴重程度而定。
1.如果肇事逃逸行為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肇事者處以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等行政處罰。
(1)罰款金額一般在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具體數額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案件情況酌情決定。
(2)肇事者的機動車駕駛證將被吊銷,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2.如果肇事逃逸行為構成犯罪,那么肇事者將面臨更為嚴厲的刑事處罰。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
(1)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肇事者還可能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包括賠償受害人的醫(yī)療費用、誤工費用、精神損失等。
三、如何認定交通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事故發(fā)生后,當事人是否明知發(fā)生了交通事故并逃離現場。如果當事人明知發(fā)生交通事故卻逃離現場,即構成逃逸行為。
2.當事人離開現場的目的和動機也是認定逃逸行為的重要因素。如果當事人認為自己對事故沒有責任或者因為其他原因離開現場,但并未履行相關義務,如報案、等待處理等,也可能被認定為逃逸行為。
3.當事人在事故發(fā)生后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救助措施也是判斷其是否構成逃逸行為的重要依據。如果當事人未對傷者進行救助或者未報案而離開現場,則可能被認定為逃逸行為。
4.根據《刑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認定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是否構成犯罪、是否具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
肇事逃逸已立案還可以撤案嗎,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440人看過
-
報警肇事逃逸能否撤案,肇事逃逸的,逃逸方是全責嗎
142人看過
-
肇事逃逸發(fā)生爭議法院能立案嗎
77人看過
-
肇事逃逸達成和解協(xié)議能否撤案
409人看過
-
交通肇事逃逸私了撤案合法嗎?
285人看過
-
輕微肇事逃逸協(xié)商撤案還有事嗎
117人看過
-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能立案嗎?山東在線咨詢 2022-06-13肇事逃逸立案后,民事部分可以私了,刑事、行政處罰不能私了?!缎谭ā返谝话偃龡l規(guī)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兜缆方煌ò踩ā返谝话倭阋粭l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
-
電動車肇事逃逸立案了,可以撤案嗎,電動車肇事逃逸立案標準是什么江蘇在線咨詢 2022-02-08電動車肇事逃逸立案了,一般不可以撤案。立案的標準有三條:1、有犯罪事實。即已經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律,構成了犯罪。這種犯罪事實已客觀存在,非主觀臆測;已有證據證明,并非毫無根據。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需要依法給予刑罰處罰。如果其行為僅構成犯罪,而依法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也不應立案。3、屬于自己管轄。公安機關只能管轄法律規(guī)定的屬于自己管轄的案件,應當管轄的
-
-
輕微交通肇事逃逸立案后如何撤案湖南在線咨詢 2023-09-031、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交通肇事只要是立案后,要符合一定的法定條件才可以撤案的,一般是在不追究刑事責任,情節(jié)比較輕微的情況等。撤銷案件時公安機關應當報經上級領導審查批準,然后寫出撤銷案件報告。檢察機關在辦理直接受理偵查的刑事案件,對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被告人,可以決定撤銷案件。對決定撤銷的案件,應制作撤銷案件決定書。公安機關對決定撤銷的案件,應寫出“撤銷案件通知書”,報送檢察機關。 2、法律
-
醉駕肇事逃逸撤案可以嗎?怎樣撤案?江蘇在線咨詢 2022-12-21關于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上是有嚴格的認定條件的,首先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達到構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節(jié)輕微、無人員傷亡、負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責任、無重大財產損失的,是不構成交通肇事罪,不構成交通肇事罪那就不能被認定具有“肇事后逃逸”情形。其次,肇事逃逸的主觀目的必須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如果肇事方沒有此目的,也是不能認定具有“肇事逃逸情節(jié)的”。當然,何為“逃避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