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后失蹤,不一定構成詐騙罪。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本罪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賬,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
借款給別人失蹤了不還怎么辦
一般情況下債權人可以先收集債務人的財產(chǎn)情況,如果對方有房產(chǎn)、股權、車輛等相關財產(chǎn)在其名下的話,可以先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chǎn)保全,一但對方的財產(chǎn)被采取了保全措施,那么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到法院去進行起訴就可以了,勝訴之后可以對已經(jīng)被保全的財產(chǎn)申請執(zhí)行,同時訴前財產(chǎn)保全也能夠起到逼迫債務人現(xiàn)身及督促還款的作用。
2.到法院提起訴訟
債務人欠錢不還還玩失蹤,這時可以去法院提起訴訟,一般要求有明確的被告,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債權人提供了債務人的姓名、居住地址等內(nèi)容之后,法院立案之后,對于玩失蹤的債務人法院可以采用公告送達的方式傳喚債務人應訴,一般來說公告期為60天,公告期滿后債務人不出庭應訴,法院可以根據(jù)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缺席判決。判決書生效之后,雖然債務人下落不明,但是經(jīng)過債權人的申請,可以對債務人名下的財產(chǎn)進行拍賣以便進行債務的清償。
3.向法院申請宣告?zhèn)鶆杖耸й?/p>
我國法律規(guī)定,公民下落不明滿2年,利害關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請他為失蹤人,在債權債務糾紛中也適用,對方下落不明滿2年,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對方為失蹤人,這時便產(chǎn)生了財產(chǎn)代管人,債務人所欠的債務可以由財產(chǎn)代管人從失蹤的債務人的財產(chǎn)中進行支付。如果財產(chǎn)代管人拒絕支付欠款,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將代管人列為被告。
4.盡量查詢到債務共同償還或者連帶償還責任人
對于債權人來說,盡量查詢到債務共同償還或者連帶償還責任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國《民法典》中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相關規(guī)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的債務,以及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應當由夫妻共同償還。
如果債務人在借款時有保證人,在無法找到債務人的情況下,可以將保證人一并起訴,如果債務人沒有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chǎn),則可以要求保證人在保證責任范圍內(nèi)進行償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
求助人失蹤是否為詐騙
301人看過
-
借款人有錢不還,可否視為詐騙?
214人看過
-
缺乏不歸還借款意愿是否視為詐騙行為
349人看過
-
未還欠款是否總是能夠被視為詐騙行為
93人看過
-
我國法律是否將借款不還視為詐騙行為?
457人看過
-
借錢不還的人是否會被視為欺詐行為
356人看過
借款指企業(y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借入的資金,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信托貸款等。借款也可以指當事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借入的資金,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信托貸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應當適用民事訴訟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在撰寫借條后進行詐騙行為是否仍可被視為詐騙?天津在線咨詢 2024-12-17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行為可能具有欺詐的明顯特征和性質,盡管它們可能呈現(xiàn)出借貸的形式和背景。事實上,詐騙活動存在各種不同的手法和模式。如果行為人以虛假陳述或故意隱藏事實真相的方式獲得了較多的公共或私人財產(chǎn),即使他們提供了所謂的借據(jù)作為佐證,也應該被視為一種犯罪行為。關于詐騙行為的定義,是指涉案人員通過制造虛假的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信息來指向實施詐騙行為,進而剝奪受害者數(shù)額較大的財務所有權這個最終目的。
-
債務人在失蹤前借錢是否屬于詐騙行為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2-12-23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本罪往客觀上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
-
失蹤幾年后是否可以宣告為失蹤人內(nèi)蒙古在線咨詢 2024-03-30人正常走失,滿2年算失蹤,下落不明滿四年可以申報死亡。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時間自其失去音訊之日起計算。戰(zhàn)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自戰(zhàn)爭結束之日或者有關機關確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計算。
-
借款有憑據(jù)是否能視為詐騙?內(nèi)蒙古在線咨詢 2025-02-07一、有借條就不一定不屬于詐騙嗎? 有借條并不能完全排除詐騙的可能性,這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行為人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借錢,即使有借條也可能構成詐騙罪。在借款時,即使打了借條,但實際借款人可能并沒有打算還款,因此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較大數(shù)額公私財物的行為屬于詐騙。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
-
仙人跳行為是否可以被視為證據(jù)?西藏在線咨詢 2024-11-27在仙人跳行為中錄制了錄音,這份錄音就可以被視為一種證據(jù)形式。因為錄音是一種有效的證據(jù)形式,即便在未經(jīng)對方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只要未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權益,且未違反任何禁止性的法律法規(guī),那么這種行為本身并不構成違法行為,錄制好的錄音也可以被視為可用作證據(jù)提交給法院。 然而,如果當事人使用視聽資料作為證據(jù)提交,他們就有責任提供保存該視聽資料的原始載體。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