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對名譽權保護的規(guī)定有哪些
1.民法典從新聞報導、輿論監(jiān)督、發(fā)表的文學、藝術作品、報刊、網(wǎng)絡等媒體報道等方面對名譽權保護進行了規(guī)定,上述行為侵犯名稱權的,要承擔侵權的責任。
2.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五條行為人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事實、歪曲事實;
(二)對他人提供的失實內(nèi)容未盡到合理審查義務;
(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
第一千零二十六條認定行為人是否盡到前條第二項規(guī)定的合理審查義務,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內(nèi)容來源的可信度;
(二)對明顯可能引發(fā)爭議的內(nèi)容是否進行了必要的調(diào)查;
(三)內(nèi)容的時效性;
(四)內(nèi)容與公序良俗的關聯(lián)性;
(五)受害人名譽受貶損的可能性;
(六)審查能力和審查成本。
行為人應當就其盡到合理審查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第一千零二十七條行為人發(fā)表的文學、藝術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為描述對象,含有侮辱、誹謗內(nèi)容,侵害他人名譽權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該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行為人發(fā)表的文學、藝術作品不以特定人為描述對象,僅其中的情節(jié)與該特定人的情況相似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千零二十八條報刊、網(wǎng)絡等媒體報道的內(nèi)容失實,侵害他人名譽權的,受害人有權請求該媒體及時采取更正或者刪除等必要措施;媒體不及時采取措施的,受害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責令該媒體在一定期限內(nèi)履行。
二、名譽權的法律特征
1.名譽權的客體是名譽所謂名譽,根據(jù)《民法典》第1024條的規(guī)定,是指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它體現(xiàn)了民事主體的精神利益和人格利益。名譽權的客體不包括名譽感,因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后果通常為社會評價的降低,而名譽感是民事主體自身內(nèi)心的一種情感,對名譽感的侵害往往并不會導致社會評價的降低。法律對名譽感的保護可以通過對人格尊嚴的保護加以實現(xiàn)。
2.名譽權的內(nèi)容是就名譽受有利益和排除他人的侵害受有利益主要表現(xiàn)在:其一,民事主體就自己的客觀公正之社會評價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其二,民事主體利用自己良好的名譽取得財產(chǎn)上的利益。對以營利為目的的民事主體而言,此種權能尤為重要。排除他人的侵害表現(xiàn)在:第一,維護名譽,使自己的社會評價免于不正當?shù)慕档秃唾H損;第二,在名譽受到侵害時,有權獲得法律救濟,特別是使名譽恢復到受侵害之前的狀態(tài)。
3.名譽權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和非自然人與隱私權、肖像權等由自然人專有的人格權不同,名譽權的主體也可以是非自然人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等。與自然人的名譽相比較,非自然人的名譽的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其與財產(chǎn)利益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比如,侵害法人名譽權,可能會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并依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guī)定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章 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一千零二十五條 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n (一)捏造、歪曲事實;\n ?。ǘλ颂峁┑膰乐厥崈?nèi)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n(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
-
民法典名譽權侵犯行為有哪些,名譽權侵犯的法律規(guī)定
292人看過
-
2024民法典的保護英烈名譽權是怎么規(guī)定的
281人看過
-
民法典如何保護死人的名譽權
139人看過
-
民法典的名譽權有哪些,侵害名譽的構成要件
350人看過
-
保護名譽權的保護條款有哪些?
101人看過
-
民法典對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與保護名譽權關系問題的規(guī)定
234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域各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域。... 更多>
-
名譽權保護的法律規(guī)定是什么,法律有哪些規(guī)定西藏在線咨詢 2023-11-29如果公民所擁有的名譽權受到侵犯的,是可以向侵權行為人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的。我國公民所擁有的名譽權是受到法律嚴格保護的,他人不得以非法的手段來對他人的名譽權實施侵權的行為。
-
民法典規(guī)定名譽侵權需要哪些條件,名譽侵權可以構成陜西在線咨詢 2022-04-23構成名譽侵權須在主客觀方面具備以下要件:(一)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為人所實施的侮辱(體現(xiàn)為以不當?shù)难栽~評價、貶低和毀損相對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實”的真實性問題)、誹謗(體現(xiàn)為披露、散布虛假事實)、披露其隱私權(體現(xiàn)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護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為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受害人的評價時,才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作為認定毀損名譽的依據(jù),侵權人僅僅只針對被侵
-
名譽權保護規(guī)定新疆在線咨詢 2022-08-29名譽,是指人們對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nèi)容,受法律的保護。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任何個人、媒體,不得發(fā)布捏造虛假信息、刊登誹謗新聞,否則構成名譽權。如果是真實事件發(fā)布,則不構成名譽權。
-
侵權責任法對名譽權有哪些規(guī)定安徽在線咨詢 2022-08-03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guī)定。 即承擔責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侵犯企業(yè)名譽權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等行為。
-
民法典規(guī)定馳名商標的保護原則有哪些西藏在線咨詢 2024-08-311、馳名商標按需保護原則馳名商標按需保護原則是指:在通常情況下,如果商標注冊人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注冊的商標足以使得其獲得與馳名商標同等水平的保護,則無需再對商標權人提供馳名商標的保護。對于何為同等水平的保護,至少需要從停止侵權及賠償損失兩方面進行考量。如果商標注冊人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注冊的商標僅能夠制止侵權行為的發(fā)生,但無法獲得經(jīng)濟損失賠償,則此時應認定依據(jù)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注冊的商標無法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