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繳出資額是指企業(yè)的法定注冊資本,注冊資本是企業(yè)根據企業(yè)章程規(guī)定應繳的注冊金。
認繳出資額由實繳出資和應繳出資兩個部分組成。對公司每一股東(發(fā)起人)認繳和實繳的出資額、出資時間、出資方式作為登記事項的不同理解,可能在具體的登記工作中會產生很大差異。
最主要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登記的某一股東(出資人)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應當是其各期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實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則應當是其已完成繳付的各期出資額和出資時間。
另一種是:登記的某一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應當是登記時其認繳的出資總額和繳納全部認繳出資的最終時間,實繳的出資額和出資時間則應當是其登記時已繳付的出資總額和繳納全部實繳出資的最終時間。
公司股東認繳出資應遵循什么規(guī)定
股東認繳出資應遵循以下規(guī)定:
《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xù)。股東不按照前款規(guī)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
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xù)。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guī)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
股東認繳出資額的定義
356人看過
-
企業(yè)股東認繳金額是如何規(guī)定
474人看過
-
現行公司法如何規(guī)定股東的出資認繳?
326人看過
-
公司股東會決定實繳出資額
95人看過
-
按公司章程規(guī)定,股東需按時足額繳納股權
266人看過
-
股東認繳投資額怎么計算
397人看過
有限責任公司是一種公司組織形式,它通常由一定數量的股東共同出資設立,以其全部財產承擔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和注冊資本等都有一定的限制,公司的組織機構通常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組成。 有限責任公司的特點包括: 1、公司的資本不必劃分為等... 更多>
-
認繳出資股東認繳額是否對公司債務核算河北在線咨詢 2022-08-13需要償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應該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外承擔責任就是你要對外承擔500萬的責任(兩個股東按照公司章程約定的出資比例承擔500萬的百分之幾),所以張某和李某需要償還債務,如果按照正規(guī)的清算程序,二人需要按照營業(yè)執(zhí)照上的注資額繳租注冊資本,然后進入財產清算程序,兩個人按照股比對外承擔責任。
-
公司的股東未足額繳納出資臺灣在線咨詢 2021-12-22股東負有對公司嚴格的出資義務,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xù)?!豆痉ā返谌龡l公司是企業(yè)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
-
公司的股東認繳有限責任是怎么界定的?云南在線咨詢 2022-07-14根據公司法第三條的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規(guī)定,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據此如果公司股東按照章程約定的時間繳納了出資的,債權人不能要求股東承
-
怎么填寫股東認繳出資額?澳門在線咨詢 2022-11-251、依據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股東認繳出資數額,一般是按公司章程記載的數額進行填寫,或者由股東之間協(xié)商確定。 2、認繳出資額是指企業(yè)的法定注冊資本,注冊資本是企業(yè)根據企業(yè)章程規(guī)定應繳的注冊金。認繳出資額由實繳出資和應繳出資兩個部分組成。
-
公司法中規(guī)定的小股東怎么認定內蒙古在線咨詢 2022-04-18法律在肯定公司人格獨立的同時,不容忍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來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保護了中小股東的權益??梢?,法人人格否認制是對公司人格獨立原則有益而必要的補充。賦予股東提案權,使其有機會將其意見和建議傳達董事會,使其擬定政策時更加謹慎,從而預防控制股東濫用控制權,促使股東法定權利的實現,保護少數股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