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糾紛已過答辯期限該怎么辦
合同糾紛已過答辯期限也不影響人民法院辦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fā)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fā)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二、答辯狀應該怎么寫
①標題。標題寫明“刑事(或民事)答辯狀”,“刑事(或民事)被上訴答辯狀”。前者為第一審案件答辯狀,后者為上訴案件答辯狀。
②答辯人的基本情況。當事人欄目,直接列寫答辯人的基本情況。
被告人是公民的,就列寫答辯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yè)和住址。有代理人的,挨著另起一行列寫代理人,并標明是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還是委托代理人,并寫明其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yè)和住址。如果是法定代理人,還要寫明他與答辯人的關系。如委托律師代理,只寫明其姓名和職務。
被告人是企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法人)的,先列寫答辯人及其單位全稱和所在地。另起一行列寫該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及其姓名、職務。再另起一行,列寫委托代理人及其姓名、職務。
對方當事人的情況不用單獨列寫,可在下面的答辯理由說明起訴人和上訴人是誰,起訴或上訴的案由是什么。
③寫明答辯事由。第一審案件答辯狀和上訴案件答辯狀其事由的寫法不同。現分別說明如下:第一審案件答辯人是被告人,答辯事由的具體行文為:“因××(案由)一案,現提出答辯如下:”。上訴案件答辯狀的答辯人是被上訴人,答辯狀具體行文為:“上訴人×××(姓名)因××(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號×事判決(或裁定),提起上訴,現提出答辯如下:”
答辯理由答辯的理由是答辯狀的主體部分,寫法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一定要針對原告在訴狀中提出的事實和理由,或上訴人在上訴狀中提出的上訴請求和理由進行答辯,并可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和理由,以證明自己的理由和觀點是正確的,而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
-
離婚合同舉證期限已過該怎么辦
201人看過
-
訴訟時效超期合同糾紛答辯狀
147人看過
-
對房產合同糾紛如何答辯
296人看過
-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答辯書
153人看過
-
合同糾紛答辯狀(范文參考)
151人看過
-
土地糾紛仲裁答辯書應該怎么寫
399人看過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主要負責人(如公司的董事長、企業(yè)的廠長、經理等)。法定代表人的地位是由法律賦予的,其代表企業(yè)法人參加民事活動,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更多>
-
合同糾紛法律關于答辯期限的規(guī)定?上海在線咨詢 2023-12-11法律咨詢解答 合同糾紛已過答辯期限也不影響人民法院辦案?!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fā)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fā)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相關法律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
-
收到合同糾紛訴狀怎么答辯吉林省在線咨詢 2023-12-08具體怎么答辯并不是法律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因為每一起合同糾紛的詳細案情不一樣的,所以,被告方必須根據造成合同糾紛的實際原因,再結合原告的訴訟狀進行答辯。但是,正常情況下被告應該在收到訴訟狀副本以后的15天之內就遞交答辯狀。
-
合同債務糾紛答辯書寧夏在線咨詢 2023-09-131、不要使用過激言論。誰對誰錯自有法官評說,故所用詞語盡量選擇中性詞,特別是針對他人的人身攻擊的侮辱性詞語千萬不能出現在你的文字中。因為答辯狀是法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寫的好壞是水平問題,使用過激言論和侮辱他人,則是人品問題。 2、不能產生歧義。答辯狀的內容盡量少使用修飾的句子,書寫的文字要端正,語句要通順,條理性要強。最好訴狀是打印的。因為使用過多的修飾詞語,容易產生歧義。 3、有爭議的一些事實盡量
-
買賣合同糾紛過訴訟時效答辯狀吉林省在線咨詢 2022-08-12《民事訴訟法》對于買賣合同糾紛過訴訟時效答辯狀的規(guī)定如下 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fā)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yè)、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fā)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
-
勞動糾紛起訴期限已經過了怎么辦青海在線咨詢 2022-11-071、《勞動仲裁法》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2、前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