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刑雖也可以看作是有條件地免除犯罪分子的刑罰,但它與免予刑事處罰存在以下不同之處:
1、免予刑事處罰是依法只對被告人定罪,但不判處刑罰;而緩刑是對被告人既要定罪,又要判處刑罰,只是所判刑罰暫不執(zhí)行。
2、免予刑事處罰的適用根據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而適用緩刑主要是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xiàn),認為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
3、被宣告免予刑事處罰的罪犯,不存在曾經被判過刑的問題,也不存在就被免予刑事處罰的犯罪再執(zhí)行刑罰的可能性。而緩刑犯確實是被判處過一定刑罰的,雖然宣告暫緩執(zhí)行,但卻保留著執(zhí)行的可能性,即是否執(zhí)行原判刑罰取決于罪犯在緩刑考驗期內是否又犯新罪、發(fā)現(xiàn)漏罪或者嚴重違反有關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即使是緩刑考驗期滿而事實上未執(zhí)行原判刑罰,也不能改變其曾經被判過刑的事實。
累犯有沒有機會判緩刑
根據我國《刑法》第65條規(guī)定對累犯應當從重處罰,即采取必須從重處罰的原則。確定其刑事責任,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于累犯必須從重處罰。即無論成立一般累犯,還是特別累犯,都必須對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相對較重的刑罰,即適用較重的刑種或較長的刑期。
2、從重處罰,是相對于不構成累犯,應承擔的刑事責任而言。也即對于累犯的從重處罰,參照的標準,就是在不構成累犯時,應承擔的刑事責任。也有學者認為是“應以不構成累犯的初犯或其它犯罪人為從重處罰的參照標準。
3、從重處罰,必須根據其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的性質、情節(jié)、社會危害程度,確定其刑罰,不是一律判處法定最高刑。
由此可見,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不得適用緩刑和假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jié)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xiàn);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qū)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zhí)行。
-
能否通過緩刑避免拘役6個月的刑罰?
103人看過
-
從犯是否能夠避免判刑
223人看過
-
為何如此多的罪犯能夠避免死刑的懲罰
97人看過
-
能否通過自首避免刑罰:犯案者自首的影響
203人看過
-
酒駕183是否能夠避免判緩刑?
189人看過
-
通過諒解書能否避免刑罰?
402人看過
緩刑是一種刑罰執(zhí)行方式,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zhí)行所判處的刑罰。 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并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xiàn),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 更多>
-
能否通過緩刑避免監(jiān)禁?四川在線咨詢 2024-11-18根據中國的立法規(guī)定,針對擔任國家公職的公務員,一旦被判有拘役、管制或緩刑的罪名成立,都應立即撤銷其職務。此外,對于身處企業(yè)的員工而言,若被判有期徒刑緩刑,用人單位有權依據相關法規(guī)解除勞動合同,具體是否解除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于事業(yè)單位的員工被判緩刑,也應依法責令其辭去公職。
-
刑事調解是否能夠免除刑罰?甘肅在線咨詢 2024-12-08在一般情況下,當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他們就表示不再追究法律責任。如果該案件是自訴案件,那么在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原告有權撤銷訴訟,法院應該尊重其決定,不需要過多干涉。但如果該案件是公訴案件,即便被害人家屬已經表示諒解并達成和解協(xié)議,法院仍需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家屬的諒解和和解內容僅限于民事方面,作為減輕被告人刑罰的情節(jié)之一。
-
案底能否避免刑事處罰?遼寧在線咨詢 2024-12-15雖然被告人被判處無罪釋放,但他的犯罪記錄仍然存在。無罪釋放僅意味著法庭確認被告人所犯的罪行,但依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條款,被告人仍可能受到刑事處罰。因此,只要行為構成了犯罪事實,即使未受到刑罰處罰,仍會留下案底記錄。
-
大額欺詐貸款罪刑罰是多少?是否能夠通過還款減免刑罰?貴州在線咨詢 2025-01-08根據《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的規(guī)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shù)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
共同犯罪者退贓是否能夠減輕刑罰?福建在線咨詢 2024-11-17在考慮退贓、退賠時,應綜合考慮犯罪性質及其對損害結果的彌補程度、退贓、退賠數(shù)額及主動程度等因素。根據《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第十二條,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對于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應從嚴處罰。 根據第十二條,《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第十二條,在考慮退贓、退賠時,應綜合考慮犯罪性質及其對損害結果的彌補程度、退贓、退賠數(shù)額及主動程度等因素。對于非暴力型犯罪,全部退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