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失效和延遲的情況如下:
1、承諾被撤回;
2、承諾遲到;
3、承諾變更要約內(nèi)容,被要約人反對的,該承諾無效;
4、超過要約規(guī)定的承諾期限,延遲;
5、在要約規(guī)定的承諾期限內(nèi)作出,但由于郵政等原因未能及時到達要約人。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guī)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承諾的概念和要件
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所謂合理期限應當綜合考慮要約到達受要約人的時間、受要約人考慮的時間(依合同的性質(zhì)不同而不同)、承諾到達要約人的時間等。
承諾的要件:
(1)承諾須由受要約人或其代理人作出;
(2)承諾必須向要約人或其代理人作出;
(3)承諾須與要約的實質(zhì)內(nèi)容一致;
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nèi)容進行實質(zhì)性變更而進行承諾的為新要約。
有關合同標的、數(shù)量、質(zhì)量、價款或報酬、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除爭議方法等的變更,是對要約內(nèi)容有實質(zhì)性變更。承諾對要約的內(nèi)容作出。
非實質(zhì)性變更的,除要約人及時表示反對或要約表明承諾不得對要約的內(nèi)容作出任何變更的以外,該承諾有效,合同的內(nèi)容以承諾的內(nèi)容為準。
(4)承諾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nèi)到達。
要約定有承諾期限的必須在承諾期限內(nèi)到達;
要約沒有定有承諾期限的應當在合理的期限內(nèi)到達。
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人即時作出承諾的意思表示,承諾生效,若不即時作出,要約即歸于失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九條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
承諾延遲中承諾延遲和承諾失效
333人看過
-
什么是遲到承諾,承諾遲到是否還有效
338人看過
-
推遲聽證的原因
233人看過
-
承諾遲到合同是否成立,承諾的遲延和遲到的區(qū)別是什么
126人看過
-
承諾遲延和承諾遲到的解釋和措施
291人看過
-
承諾遲到了有什么后果,和承諾遲延的區(qū)別
76人看過
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以締結(jié)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 (2)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 (3)承諾的內(nèi)容須與要約保持一致; (4)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nèi)作出。... 更多>
-
如何推翻無效的承諾書北京在線咨詢 2022-11-07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進行合同無效認定,如確實屬于無效合同,可以請求法院撤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
承諾延遲和承諾失效都表示什么四川在線咨詢 2022-06-04承諾延遲的情況有:超過要約規(guī)定的承諾期限作出;在要約規(guī)定的承諾期限內(nèi)作出,但由于郵政等其他原因,沒有及時到達要約人。承諾失效的情況有:承諾被撤回;遲到的承諾;承諾對要約的內(nèi)容作出變更并遭到要約人反對。根據(jù)《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七條規(guī)定,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nèi)發(fā)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但是因其他原因致使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期限不接受該承諾外,
-
車輛年檢推遲是什么原因廣西在線咨詢 2022-07-08無論車輛大小逾期不年檢都不行。 逾期不年檢的車輛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給予駕駛?cè)?00元罰款并記3分的處罰,還要暫扣車輛。 相關知識:車輛年檢法律規(guī)定 車輛年檢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驗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有關規(guī)定: 第十六條:機動車應當從注冊登記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一)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nèi)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二)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
-
中國合同法關于承諾人撤銷承諾的原因是什么北京在線咨詢 2021-12-13承諾人撤銷承諾的法律規(guī)定:承諾人對要約有重大誤解或者有欺詐承諾的,可以撤銷承諾。承諾未到達對方的,承諾人也可以撤銷承諾,但撤銷通知應當在承諾到達對方之前或同時到達對方。
-
原承諾的效力和合同的效力是一回事么甘肅在線咨詢 2023-06-07這位朋友我來回答一下承諾的效力是合同訂立的內(nèi)容嗎這個問題吧:要約的法律效力又稱為要約的拘束力,包括對要約人的拘束力和對受要約人的拘束力兩個方面。對要約人的拘束力。表現(xiàn)在要約生效后,要約人即不得撤回、撤銷或?qū)σs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法律對要約人所加的這種義務,目的在于保護受要約人的利益、維護交易的安全。在一定條件下,法律也允許要約人撤回、撤銷或變更要約的內(nèi)容。對受要約人的拘束力,在理論上又稱為要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