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親屬不同意緩刑的可以上訴。是否緩期執(zhí)行,受害者的意見是重要的參考依據(jù),但最終是否宣布緩期執(zhí)行取決于法院的判決,符合緩期執(zhí)行條件的可以判處緩期執(zhí)行。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對于被拘留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情節(jié)比較嚴重,有悔改表現(xiàn),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宣布緩刑對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利影響,可以宣布緩刑。
法律規(guī)定被告人親屬可以辯護嗎
法律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jiān)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zhí)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辯護人,是指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辯護權,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人。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2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多可以委托兩名辯護人。在共同犯罪案件中,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存在著利害關系,所以,一名辯護人不得同時接受兩名以上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作為他們的共同辯護人。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起共同承擔辯護職能。辯護人應當依據(jù)事實和法律,與承擔控訴職能的控訴一方積極對抗,并針對指控,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促使法官兼聽則明,在中立的基礎上公正裁判。所以,在刑事訴訟中確立辯護人辯護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辯護人辯護制度對促進和保障司法公正、訴訟民主具有重要的意義。實行辯護制度,有利于司法機關正確處理案件,防止辦案人員主觀片面,做到兼聽則明,以避免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其次,辯護人辯護制度有利于公安司法機關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在刑事訴訟中,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處于被追訴的地位,且人身自由往往也受到限制,因此,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案情,也無法收集到有利于自己的證據(jù)材料,從而難以行使自我辯護的權利;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多數(shù)缺乏法律知識,不知道享有哪些訴訟權利,應當如何行使這些權利,也不了解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因此,大多數(sh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正確運用法律為自己辯護,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辯護人主要是辯護律師,既有法律知識,又有廣泛的訴訟權利,便于全面具體了解案情,同時辯護律師又具有豐富的辯護經(jīng)驗和嫻熟的訴訟技巧,能夠幫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正確行使辯護權,以便更加有效地保障其合法權益。
最后,辯護人辯護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刑事訴訟的教育任務。法庭上,通過控、辯雙方的辯論可以使旁聽群眾全面了解案情,明辨是非,增強公民的法制觀念。
對于辯護人可以由律師或者是相關民間組織和被告人的親屬監(jiān)護人都可以進行擔任。但是如果是有刑事責任或者是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犯罪,嫌疑人是不能夠擔任辯護人的。辯護人最好選擇有一定的法律常識,或者是從事法律工作的人進行擔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jié)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xiàn);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jù)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qū)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zhí)行。
-
家屬該如何面對被逮捕的親人
215人看過
-
家人如何應對親屬被捕
320人看過
-
軍人離婚,如何應對家屬反對?
137人看過
-
緩刑期間被人毆打,應該如何應對
272人看過
-
面對被告拒絕開庭,應該怎樣應對?
405人看過
-
面對盜竊罪應該如何應對
458人看過
緩刑是一種刑罰執(zhí)行方式,是指對觸犯刑律,經(jīng)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zhí)行所判處的刑罰。 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并根據(jù)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xiàn),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 更多>
-
被判緩刑的被告人欲外出打工,如何應對?新疆在線咨詢 2024-12-08出門打工前,需要經(jīng)過相關部門的審批。 被判處緩刑的犯人需要遵守以下規(guī)定: 1. 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并接受相關部門的監(jiān)督; 2. 按照考察機關的規(guī)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3. 遵守考察機關關于會客的規(guī)定; 4. 如果要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需要提前向相關部門報備并獲得批準。
-
刑事案件被告人如何應對貴州在線咨詢 2022-03-201、先看有沒有無罪辯護理據(jù)、如果沒有無罪辯護理據(jù)、可以爭取非監(jiān)禁刑辯護。 2、如果一旦進入刑事司法程序、第一時間委托專做刑事辯護業(yè)務的律師處理。因為最終是否能得到一個好的處理結果,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對被告人有利的事實和情節(jié)、并“及時”向辦案機關簡明、扼要、有理、有據(jù)、有力地說清楚--這需要一定的刑事法律素養(yǎng)和辯護語言技巧。
-
對被害人如何應對家屬威脅?云南在線咨詢 2022-12-23被害人家屬被威脅的,可以及時向公安機關進行報警。依據(jù)相關規(guī)定,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
父母反對離婚,該如何應對?福建在線咨詢 2025-01-13婚姻自由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這一權利。離婚是一項重大事件,當事人應該在獲得父母意見的基礎上,盡量取得其理解和支持,但最終的決定應由本人作出。若父母強行干涉子女的婚姻自由,將被視為違法行為,甚至可能構成犯罪行為。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同時,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以及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家
-
面對被出軌對象敲詐勒索的情況,應該如何應對?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4-11-12若您遭受敲詐勒索事件,您可以考慮向公安機關報警或提起刑事訴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確認存在敲詐行為的前提下,有關部門將依法對敲詐者予以行政處罰;如果情節(jié)嚴重且涉嫌構成犯罪,當事人必將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針對數(shù)額較大或持續(xù)性敲詐勒索公私財產(chǎn)的行為,將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罰,并可能附加或單獨處以罰金。如果敲詐金額龐大或情節(jié)嚴重,當事人將面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