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所得稅逃稅的法律后果
1.逃避繳納稅款數(shù)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2.數(shù)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guī)定處罰。
4.經(jīng)稅務機關(guān)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nèi)曾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guān)給予二次以上刑事處罰的除外。
5.稅務、海關(guān)、銀行和其他國家機關(guān)工作人員與本罪犯罪人相勾結(jié),構(gòu)成本罪共犯的,應當從重處罰。
二、逃稅罪可以取保候?qū)?/a>嗎
涉嫌逃稅,若符合以下條件的,是可以申請取保候?qū)?/a>的: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qū)彶恢掳l(fā)生社會危險性的;
3.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qū)彶恢掳l(fā)生社會危險性的;
4.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jié),需要采取取保候?qū)彽摹?/p>
三、逃稅罪的構(gòu)成要件有哪些
逃稅罪的構(gòu)成要件包括:
1.逃稅罪的主體要件為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包括單位;
2.主觀要件是故意或過失的心理態(tài)度;
3.客體要件是我國的稅收征收管理秩序;
4.客觀要件即行為人以欺騙、隱瞞手段,逃避繳納稅款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
-
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的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是
254人看過
-
個人所得稅稅后轉(zhuǎn)讓所得的繳納方法是什么?
169人看過
-
計算個人所得稅用得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432人看過
-
帶征個人所得稅的個人所得稅的精確計算方法
176人看過
-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細則解讀(個人所得稅法律規(guī)定)
348人看過
-
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jù)(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及其計算方法)
306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lǐng)域各個方面的基礎(chǔ)知識和應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lǐng)域。... 更多>
-
個人經(jīng)營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所得稅=個人所得所得稅率。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1-10-23個人家庭生產(chǎn)經(jīng)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一般按年度支付,計算方法是應繳納個人所得稅額=全年應繳納稅額x適用稅率-速度計算扣除數(shù)。具體計算項目如下:年度應納稅收入=各納稅年度收入總額-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其他支出-允許補充的以前年度損失額適用稅率和速度計算扣除數(shù)按年度應納稅收入范圍選擇:年度應納稅收入不超過15000元,適用稅率為5%,速度計算扣除數(shù)為0:超過15000元,但不超過30000元,適用稅率
-
舉報偷逃個人所得稅會有哪些后果呢?四川在線咨詢 2022-07-05關(guān)于舉報偷逃個人所得稅如下:偷稅漏稅的,稅務機關(guān)除補征稅款和滯納金外,還可以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jīng)稅務機關(guān)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guān)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
-
偷逃個人所得稅稅款的量刑標準青海在線咨詢 2022-08-18《刑法》關(guān)于偷逃個人所得稅稅款的量刑標準的規(guī)定 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shù)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shù)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
個人所得稅關(guān)于個人所得稅超額稅率江西在線咨詢 2022-06-10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工資薪金所得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為執(zhí)行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具體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表可以查詢《個人所得稅法》的附錄。
-
國稅所得稅屬于個人所得稅嗎?貴州在線咨詢 2022-07-15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personalincometax)是調(diào)整征稅機關(guān)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guān)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nèi)、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nèi)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