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賠償在刑事案件中是否存在爭議
來源:法律編輯整理
時間: 2023-07-13 17:00:57
219 人看過
根據法律規(guī)定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說精神損害是由犯罪行為導致的,被害人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撫養(yǎng)非親生子離婚時能否向對方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養(yǎng)非親生子離婚時,不能向對方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其中不包含養(yǎng)非親生子離婚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聲明:該文章是網站編輯根據互聯(lián)網公開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若侵權或錯誤,請通過反饋渠道提交信息, 我們將及時處理。【點擊反饋】
擴展閱讀
-
猥褻罪案件中是否存在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
421人看過
-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標準是否存在爭議
283人看過
-
受害者在刑事案件中能否尋求精神賠償?
170人看過
-
如何在出軌事件中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398人看過
-
精神損害賠償是否存在法定的最高限額
68人看過
-
精神損害賠償條款是否包括在離婚協(xié)議書中?
76人看過
律師服務
熱門律師推薦
#侵權責任
北京
律師推薦
#侵權責任
知識導航
展開
#損害賠償
詞條
#損害賠償
最新文章
#損害賠償
相關咨詢
-
精神損害可以在刑事案件中獲得賠償嗎湖南在線咨詢 2021-11-24刑事訴訟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屬于民事范疇,應當提起民事訴訟?!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自然人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第五條精神損害賠償金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二)侵權行為的目的、方式、場合等具體情節(jié);(三)侵權行為的后果;(4)侵權人的利潤;(五)侵權人承擔
-
精神損害賠償存在于民事訴訟中嗎澳門在線咨詢 2022-10-09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0]47號《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guī)定》第1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而依據《解釋》的規(guī)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同時,《解釋》第6條規(guī)定:“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后又基于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我國是否存在精神損害賠償?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又有哪些四川在線咨詢 2022-11-21我國是否存在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權或者是某些財產權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財產利益收到損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時,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親屬有權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害賠償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損害包括兩種形態(tài),一種是受害人可以感知到的精神損害稱為積極的精神損害;另一種是受害人由于心智喪失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感知的精神損害稱為消極精神損害。適用范圍又有哪些?請看下文
-
刑事犯罪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是什么,適用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上海在線咨詢 2022-05-04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即指何種侵權損害情形下予以精神賠償的問題。精神損害賠償實質上是侵權賠償的一部分,它符合侵權賠償的四個構成要件。 首先,有損害的事實發(fā)生,這是精神損害賠償的前提條件,有損害事實的存在,侵害人才承擔賠償責任; 其次,精神損害的違法性,行為人的侵害行為必須違法,這是精神損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基本條件,這與其他損害賠償是相同的,刑事犯罪行為,不僅違反刑事法律,而且同時違反民事法律; 再次
-
精神損害賠償存在哪些誤區(qū)呢香港在線咨詢 2022-10-221、隨意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由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權相對其他侵權的特殊性,目前社會上許多人對有關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還不甚了解,認為只要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侵權,就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由此陷入了這樣的誤區(qū):在支付了較高的訴訟費后,不但得不到賠償,反而增加了過重的心理負擔。2、盲目要求高額精神損害賠償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fā)展,法院對部分交通事故精神損害賠償的支持率不斷提高,同時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賠償標準,司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