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違法性著作權法所稱的侵權行為是指違反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義務,侵害他人依著作權法享有的人身權或財產權的行為。如果侵害他人的財產權是直接基于違反合同義務發(fā)生的,這種行為通常僅視為違約行為,而由行為人承擔違約責任。
2、損害事實有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損害是指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損害。損害是違法行為的客觀后果。如果某一行為正在計劃當中,尚未造成損害事實,就不構成侵權行為。例如,出版社擅自將作者的一部書稿取走,準備出版,但由于某些主觀上的原因最終沒有出版,因而不構成侵權行為。但如果已經(jīng)出版,即使一本書也未賣出,也應認為構成侵權。
3、因果關系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實施某一行為是造成損害事實這一結果的原因。例如,某乙基于某甲的一篇文章改寫成另一篇文章,擅自交一家報社刊登,某乙這一行為引起損害事實,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如果某乙僅為練筆,基于某甲的一篇文章改寫成另一篇文章,并不打算發(fā)表,而被熱心的某丙見到后,擅自推薦給報社刊登出來,應該認為某丙的行為和造成甲的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至于某乙僅為練筆的改寫,應屬于合理使用范圍,與損害事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4、承擔責任實施行為的人有過錯,或雖無過錯,但仍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為人在實施某一行為時明知行為的損害后果,或者應當預見到而沒有預見到,或已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例如,某出版社或個人明知某一作品有著作權,或者沒有確切根據(jù)地以為它沒有著作權,而未經(jīng)著作權人同意就出版了該作品,這種故意或者過失就是過錯,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如果某出版社在不知情和作者乙進行擔保的情況下出版作者乙的作品,而后有作者甲提出作者乙的作品是侵權產物后,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并調查核實,出版社就沒有過錯,通常僅由作者乙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出版社沒有停止出版,在作者乙的作品確是侵權產物情況下,出版社就有過錯,因而與作者乙作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如果法律明確規(guī)定行為人即使無過失,也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行為人實施的也是侵權行為。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法院可以根據(jù)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jù)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
造成什么傷害給精神損害賠償
432人看過
-
國家侵權更應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461人看過
-
違約造成精神損害賠償?shù)囊嗫商岢鼍駬p害賠償
188人看過
-
可以請求精神賠償?shù)那謾嘤心男?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161人看過
-
什么是精神損害賠償,如何賠償精神損害賠償
173人看過
-
期待確立國家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217人看過
連帶賠償責任是指權利人可以向任何一個義務人提出賠償其全部損失的要求,而此義務人可根據(jù)事先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向其他義務人追償超出自己應承擔的部分。 連帶賠償責任的順序是各個責任人不分先后次序的根據(jù)權利人的請求承擔責任。連帶賠償責任包括法定連帶責任... 更多>
-
什么是精神損害程度,精神損害程度鑒定標準是什么浙江在線咨詢 2022-07-10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精神賠償解釋》規(guī)定了三種不同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 (1)對于造成死亡的,應當賠償死亡賠償金; (2)對于造成殘疾的,應當賠償殘疾賠償金; (3)對于侵害人身,沒有造成死亡殘疾后果的,應當賠償精神撫慰金。自然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時,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嚴重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數(shù)額分為5萬元
-
車禍造成精神損害如何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海南在線咨詢 2023-05-06一、“車禍后請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那樾我Y合侵權人的過錯程度和經(jīng)濟能力等進行。精神損失費的賠償標準是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的精神損失費應該結合侵權人的過錯的程度、侵權人的獲利的狀況、和侵權人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等進行確定。” 二、法律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guī)定精神損害的賠償數(shù)額根據(jù)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
-
侵害身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是什么意思,如何確定侵權精神損害賠償?上海在線咨詢 2022-04-26侵害身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身份權是民事主體基于擁有某種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權利。它不是民事主體所固有的一種權利,而是由民事主體通過某種行為或者事實而獲得了身份才具有的權利?!?001年最高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中對于身份權的規(guī)定包括親權、親屬權、監(jiān)護權等。身份權是一定的社會關系,如果這個處理不好將直接會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對于破壞這種親屬關系,監(jiān)護關系的侵權行為,
-
侵權造成人身損害怎么處罰,侵權時可以申請精神損害賠償嗎遼寧在線咨詢 2022-04-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規(guī)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jù)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
名譽權侵權造成精神損害行為怎么處理,應該怎樣賠償?山東在線咨詢 2022-07-16侵害名譽權可能造成兩種損害。一是財產損害。在侵害名譽權的情況下,也會使受害人遭受財產的損害。此種情形應按實際損失賠償。二是精神損害。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標準如下: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jié);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jīng)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