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銷合同訴訟時效是三年,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民法典中申請公租房要多久
申請租住公租房要多長時間,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申請人符合申請條件的,會進入輪候名單,進入配租階段。
《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
第七條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在本地無住房或者住房面積低于規(guī)定標準;
(二)收入、財產低于規(guī)定標準;
(三)申請人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在本地穩(wěn)定就業(yè)達到規(guī)定年限。
具體條件由直轄市和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qū)實際情況確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向社會公布。
第九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
經審核,對符合申請條件的申請人,應當予以公示,經公示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登記為公共租賃住房輪候對象,并向社會公開;對不符合申請條件的申請人,應當書面通知并說明理由。
申請人對審核結果有異議,可以向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申請復核。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復核,并在15個工作日內將復核結果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十二條配租方案公布后,輪候對象可以按照配租方案,到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進行意向登記。
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在15個工作日內對意向登記的輪候對象進行復審。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并說明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
購銷合同保管年限最新規(guī)定及有效期是多久?
215人看過
-
民法典中合同被撤銷多久成為無效合同
90人看過
-
民法典中安置房使用年限多久
232人看過
-
民法典中合同備案撤銷要多久,購房合同備案更名流程
352人看過
-
民法典中購房合同撤銷的期限,哪些情形下合同可撤銷
193人看過
-
民法典中多久不履行購房合同算違約
187人看過
合同訴訟主要有經濟合同的訴訟。訴訟是合同糾紛的一方當事人將糾紛訴諸國家審判機關,由人民法院對合同糾紛案件行使審判權,按照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審理,查清事實,分清是非,明確責任,認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解決爭議雙方的合同糾紛。... 更多>
-
如何確定民法典中的購銷合同?河北在線咨詢 2023-09-25雙方對購銷合同履行地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的履行地履行義務,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達成補充協(xié)議。達不成補充協(xié)議的,可以按照以下規(guī)定確定的: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
民法典法典中購銷合同沒有按時履行嗎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2-10-13購銷合同未按時履行,合同有約定的,按照合同約定處理,并承擔違約責任。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
民法典中多久不履行購房合同算違約陜西在線咨詢 2022-10-18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就構成合同違約,與多久不履行購房合同無關。 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
民法典中的購銷合同有效期為多長時間廣西在線咨詢 2023-03-18購銷合同有效期若沒有附期限,則一直有效。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據其性質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
民法典中合同詐騙多久以后有撤銷權山東在線咨詢 2022-11-091、民法典規(guī)定,合同通過欺詐的方式訂立的,合同當事人發(fā)現合同欺詐后,可以在一年內行使撤銷權撤銷合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以欺詐手段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二條【撤銷權的消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