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司法救助的實施細則
來源:法律編輯整理
時間: 2024-04-15 09:38:58
198 人看過
國家司法救助實施細則,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輔助性救助。
對同一案件的同一當事人只救助一次,其他辦案機關已經予以救助的,人民檢察院不再救助。
對于通過訴訟能夠獲得賠償、補償的,應當通過訴訟途徑解決。
(二)公正救助。
嚴格把握救助標準和條,件,兼顧當事人實際情況和同類案件救助數額,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
(三)及時救助。
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應當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依據職權及時提供救助。
(四)屬地救助。
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應當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負責救助。
《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第三條
人民檢察院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輔助性救助。對同一案件的同一當事人只救助一次,其他辦案機關已經予以救助的,人民檢察院不再救助。對于通過訴訟能夠獲得賠償、補償的,應當通過訴訟途徑解決。
(二)公正救助。嚴格把握救助標準和條件,兼顧當事人實際情況和同類案件救助數額,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
(三)及時救助。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應當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依據職權及時提供救助。
(四)屬地救助。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應當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負責救助。
聲明:該文章是網站編輯根據互聯網公開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若侵權或錯誤,請通過反饋渠道提交信息, 我們將及時處理。【點擊反饋】
擴展閱讀
-
青海出臺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實施辦法
372人看過
-
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
328人看過
-
2022年農村大病救助政策實施細則
380人看過
-
計量法的實施細則?
233人看過
-
我國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489人看過
-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實施細則
385人看過
律師服務
熱門律師推薦
#法律綜合知識
北京
律師推薦
展開
#法律綜合知識
詞條
#法律綜合知識
最新文章
#法律綜合知識
相關咨詢
-
應急救援法實施細則貴州在線咨詢 2022-01-30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政府統一領導、分級屬地管理、救援隊伍支撐、各方協調聯動、生產經營單位負責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機制,在重點行業(yè)(領域)建立應急救援基地和應急救援隊伍,提高應急救援裝備水平。建立專業(yè)應急救援社會化服務補償機制,政府或者有關單位購買專業(yè)應急救援服務時,應當支付相應的費用。建立應急救援志愿服務激勵機制,鼓勵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財產和提供專業(yè)服務用于應急救援。
-
如何實施司法救助澳門在線咨詢 2022-06-27司法救助屬于司法局業(yè)務范圍,可到當地司法部門進行申請(通常程序為填表審批),司法救助的范疇多為經濟救助、法律援助。 《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第五條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部門承擔下列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職責: (一)受理、審查國家司法救助申請; (二)提出國家司法救助審查意見并報請審批; (三)發(fā)放救助金; (四)國家司法救助的其他相關工作。
-
浙江省社會救助條例實施細則有哪些?福建在線咨詢 2022-10-03城鎮(zhèn)住房救助通過配租公共租賃住房、發(fā)放住房租賃補貼等方式實施。以發(fā)放住房租賃補貼予以住房救助的,按照與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利益相當的原則進行折算。農村住房救助通過發(fā)放新建(購)住房補貼、農村危房改造補貼、提供建房技術服務等方式實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扶貧異地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移民和生態(tài)建設等工程項目,實施農村住房救助。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新建住房、收購改建空置住房,提供給農村住房救助對象
-
國家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貴州在線咨詢 2022-02-05按照如下文件執(zhí)行: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 【頒布單位】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公安部 【頒布日期】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八日 【實施日期】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八日 第五條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qū),是為了保證已建架空電力線路的安全運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供電而必須設置的安全區(qū)域。在廠礦、城鎮(zhèn)、集鎮(zhèn)、村莊等人口密集地區(qū),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qū)為導線邊線在最大計算風偏后的水平距離和風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離之和所形成的兩平
-
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上海在線咨詢 2023-06-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以下簡稱《國家安全法》)制定本實施則。 第二條國家安全機關負責本細則的實施。公安機關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執(zhí)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適用本細則有關規(guī)定。 第三條《國家安全法》所稱的"境外機構、組織"包括境外機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分支(代表)機構和分支組織;“境外個人”包括居住在中華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