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立案追訴標準
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立案追訴標準如下:
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應(yīng)當立案。編造出來的虛假恐怖信息,必須經(jīng)過傳播出去,讓公眾知道,才能制造恐怖氣氛,引起恐怖,進而擾亂社會秩序。只有編造行為,如果未傳播出去,則不能構(gòu)成本罪。但是,構(gòu)成本罪,并不要求行為人既有編造行為,又有傳播行為。
二、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構(gòu)成要件
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構(gòu)成要件如下:
1.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gòu)成罪。
2.客體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體為社會秩序,包括機關(guān)、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等單位的工作、生產(chǎn)、營業(yè)、教學、科研等秩序,公共場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眾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3.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為了擾亂社會秩序,明知沒有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威脅,卻加以編造,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恐怖信息而加以傳播。過失不能構(gòu)成本罪。
4.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傳播編造的恐怖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
三、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最新量刑標準
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最新量刑標準為:犯此罪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所侵害的客體為社會秩序,包括機關(guān)、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等單位的工作、生產(chǎn)、營業(yè)、教學、科研等秩序,公共場所、交通秩序等。
-
編造虛假信息傳播是什么罪
116人看過
-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與編造并傳播信息罪的區(qū)別
186人看過
-
編造虛假疫情信息傳播怎么樣處罰
114人看過
-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疫情信息構(gòu)成犯罪嗎?
492人看過
-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司考真題答案解析
333人看過
-
最新立案標準:如何預(yù)防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
243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lǐng)域各個方面的基礎(chǔ)知識和應(yīng)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wù)等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lǐng)域。... 更多>
-
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構(gòu)成犯罪么?廣西在線咨詢 2021-05-31新刑法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zāi)情、警情,在信息網(wǎng)絡(luò)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wǎng)絡(luò)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故意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與的區(qū)別。遼寧在線咨詢 2022-10-21故意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是指明知是虛假恐怖信息,仍故意編造或傳播,企圖引起社會秩序混亂的犯罪行為;而敲詐勒索罪是指依仗勢力或抓住把柄進行恐嚇,用威脅手段索取財物的犯罪行為。在以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的方式實施敲詐勒索犯罪的行為中,行為人實際上實施了兩個行為,即先是編造了虛假的恐怖信息,再是以此作為要挾手段向被害單位強索公私財物,且該兩個行為之間具有牽連性,即行為人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的目的就是為了強索公私
-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量刑標準是如何規(guī)定的寧夏在線咨詢 2022-11-26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zāi)情、警情,在信息網(wǎng)絡(luò)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wǎng)絡(luò)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虛假信息罪行為的成立條件澳門在線咨詢 2021-10-22客體要件。本罪侵害的客戶也是復(fù)雜的客戶,不僅侵害了國家相關(guān)證券、期貨交易的管理制度,擾亂了證券、期貨交易市場,投資者的利益主要是經(jīng)濟利益的重大損害??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是編制和傳播對證券、期貨交易有影響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所謂是指無中生有的捏造,胡編亂造。其結(jié)果必須產(chǎn)生虛假,即與事實不一致、不真實、不全面的消息。傳播是指用各種方法宣傳、散布或誤解。傳播,既可
-
傳播虛假信息罪立案條件是什么?山西在線咨詢 2023-07-07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yīng)予立案追訴: (一)獲利或者避免損失數(shù)額累計在五萬元以上的; (二)造成投資者直接經(jīng)濟損失數(shù)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三)致使交易價格和交易量異常波動的; (四)雖未達到上述數(shù)額標準,但多次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的; (五)其他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