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詐騙罪以假充真如何判?
1、詐騙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2、涉嫌犯詐騙罪,不一定可以被判處緩刑。
詐騙罪是否可去爭取到緩刑,看該情節(jié)是否嚴重與輕微,看看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申請緩刑的適用條件。
緩刑適用條件是:
(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
(2)根據(jù)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xiàn),認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這是適用緩刑的根本條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雖然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xiàn),不能表明不予關押也不致再危害社會,不能宣告緩刑。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較深,有再犯之虞,適用緩刑難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適用緩刑。
二、詐騙與合同詐騙怎么區(qū)分?
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的區(qū)別包括兩者侵犯的客體不同
1、兩者侵犯的客體不同
一般詐騙罪侵害的是簡單客體,即公私財物的所有權,而合同詐騙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即不僅侵犯了公私財物所有權,而且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秩序,這是合詐騙罪與一般詐騙罪的本質(zhì)區(qū)別。因此,前者在犯罪的歸類上屬侵犯財產(chǎn)罪,而后者則屬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罪;
2、兩者的客觀表現(xiàn)形式不同
在客觀方面,合同詐騙罪在客觀方面的表現(xiàn)必須與合同有關,行為人實施詐騙行為表現(xiàn)為以欺騙手段與對方當事人簽訂合同,在合同簽訂或者履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行為,而詐騙罪的表現(xiàn)形式則沒有這樣的限制,其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或者偽造公文、證件來騙取財物,或者編造謊言、假冒身份、涂改單據(jù),或以介紹工作名義騙取財物的;
3、犯罪主體不同
在犯罪主體上,合同詐騙罪的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簽訂或履行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而詐騙罪則為一般主體,即一切實施詐騙行為的自然人和單位。
三、被詐騙后報警能把錢追回來嗎
1、被騙錢后,報案并立案后,錢財有追回的可能,但概率很低,需要受害人配合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如果抓到犯罪嫌疑人后,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chǎn),應當及時返還。如果犯罪人沒錢的話,就可能追不回損失。
2、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
【犯罪所得、違禁品、犯罪所用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chǎn),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一編 總則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一節(jié) 量刑 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chǎn),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
我國假孤兒詐騙真判刑嗎?
253人看過
-
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屬于詐騙嗎
333人看過
-
我國冒充明星詐騙罪判幾年
198人看過
-
以危料冒充緬料詐騙罪如何判?
108人看過
-
我國虛假購物詐騙罪判幾年
128人看過
-
我國冒充客服詐騙怎樣判刑
277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域各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域。... 更多>
-
說的是,如何判斷經(jīng)營者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欺詐、以假充真、以假充真、以假充真湖南在線咨詢 2022-04-161、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發(fā)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判斷經(jīng)營者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欺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根據(jù)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所采用的手段來判斷。一般來說,經(jīng)營者的下列行為
-
喝過假酒以次充好真酒如何判刑?臺灣在線咨詢 2022-09-23賣假酒有可能觸犯兩個罪名,分別是第一百四十三條【生產(chǎn)、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生產(chǎn)、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處三年以下或者,并處;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處罰金或者。第一百四十四條【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產(chǎn)、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
-
網(wǎng)絡詐騙知道我真假重慶在線咨詢 2022-02-12這么久的騙局,你還信啊,網(wǎng)站也是騙子的,為騙取你的信息,嚇唬你而已。騙子之意在乎你的錢。記住奔跑吧兄弟、新歌聲中獎都是騙子。你遇到騙子了,你不想想,哪有逼著你領獎,還會被人起訴,不覺得可疑嗎,騙子以中獎為誘餌,就是為騙你的錢,冒充法院要起訴你,記住法院不用電話通知,也不用短信嚇唬人、更不會讓你轉(zhuǎn)錢、也不會嚇唬你。不要理他就可以,啥事沒有
-
以假充真屬于騙人的行為嗎?遼寧在線咨詢 2021-08-28以假充真屬于欺詐行為。經(jīng)營者的下列行為屬于欺詐消費者: ⑴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撇扇√摷倩蛘咂渌徽斒侄问逛N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卿N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纫蕴摷俚?ldquo;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yōu)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梢蕴摷俚纳唐氛f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什灰?/div>如何識別經(jīng)營者的行為是否為欺詐、以假充真內(nèi)蒙古在線咨詢 2022-04-161、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發(fā)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判斷經(jīng)營者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欺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根據(jù)經(jīng)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所采用的手段來判斷。一般來說,經(jīng)營者的下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