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犯罪的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單位犯罪的范圍主要包括如下的:
1.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未經(jīng)有關部門依法批準,向公眾吸收資金的行為;
2.生產(chǎn)、銷售假藥罪。是指生產(chǎn)者、銷售者違反國家藥品管理法規(guī),生產(chǎn)、銷售假藥,足以危害人類健康的行為;
3.虛假開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如公司在經(jīng)營過程中為無實際交易的第三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4.擾亂無線電通信管理秩序罪。公司擅自設置使用無線電頻率、發(fā)布教育宣傳信息、擾亂無線電通信秩序的行為,構成犯罪。
二、單位犯罪要求具備法人資格嗎
單位犯罪不要求具備法人資格,單位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這里所說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是指國家機關?!皥F體”包括人民團體和社會團體。單位犯罪必須是在單位主體的意志支配下實施的,單位故意犯罪的集體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決策主體體現(xiàn)出來的。
單位犯罪必須是謀取非法利益,即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謀取的利益,而且還必須是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單位犯罪必須由刑法分則或分則性條文明確規(guī)定。只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單位可以成為犯罪主體的犯罪,才存在單位犯罪及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的問題,而并非一切犯罪都可以由單位構成。
三、單位犯罪可以構成累犯嗎
單位犯罪可以構成累犯。累犯是指受過一定的刑罰處罰,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內又犯被判處一定的刑罰之罪的罪犯。累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
根據(jù)《刑法》第六十五條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規(guī)定的期限,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一編 總則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二節(jié) 累犯 第六十五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n前款規(guī)定的期限,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
單位犯罪有追訴時效嗎?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285人看過
-
犯罪的特征包括哪些,單位犯罪主體的特征
128人看過
-
準確界定單位犯罪主體的范圍
102人看過
-
社區(qū)矯正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哪幾種罪犯
425人看過
-
財產(chǎn)保險的種類主要包括哪些范圍
295人看過
-
代位繼承權包括哪些范圍?
92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域各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方面的內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域。... 更多>
-
單位犯罪的犯罪構成條件和包括哪些范圍北京在線咨詢 2022-06-281、《刑法》中所規(guī)定的單位犯罪的構成條件包括:主體為公司、企事業(yè)單位等團體;且犯罪性質為本單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維護本單位的局部利益而實施的犯罪。 2、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五條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三十條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
-
瀆職犯罪的主體范圍是否包括事業(yè)單位云南在線咨詢 2022-02-14根據(jù)全國人大常會有關立法解釋,以下“四種人”納入瀆職犯罪的主體范圍之內。一是法律授權規(guī)定某些非國家機關的組織,在某些領域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如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保險監(jiān)督管理機構等。二是在機構改革中,有的地方將原來的一些國家機關調整為事業(yè)單位,但仍然保留某些行政管理的職能,如林業(yè)管理部門等。三是有些國家機關將自己行使的職權依法委托給一些組織行使,如煙草專賣、鹽業(yè)管理部門等。四是實踐中有的國家機關根
-
哪些單位犯罪主體有范圍規(guī)定海南在線咨詢 2023-03-07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單位犯罪主體的范圍,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
-
-
主要近親屬的范圍包括哪些人?貴州在線咨詢 2023-10-07在我國,親屬關系的范圍有不同的規(guī)定: 1、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孫子孫女; 2、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兄弟姐妹; 3、行政訴訟中的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孫子、孫女和其他有贍養(yǎng)關系的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