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告在法庭多次陳述虛假事實,怎么處罰
被告人在庭審過程中作虛假的陳述,如果情節(jié)嚴重的,有可能會構成刑事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妨害司法行為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jù),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chǎn),或者已被清點并責令其保管的財產(chǎn),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chǎn)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xié)助執(zhí)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zhí)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guī)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偽證罪的客觀要件
偽證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jié),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jù),將應該提供的證據(jù)予以隱匿。
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jié),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jié)。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于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jié)予以考慮。
行為人偽造、變造、毀滅憑證、隱瞞事實真相的行為,不是發(fā)生在司法機關的刑事訴訟活動中,而是在一般責任事故調查處理中,或是在審計、監(jiān)察等行政活動中發(fā)生的,不能以偽證罪論處。
-
被告作虛假陳述如何處理
317人看過
-
被告人如何在法庭陳述
57人看過
-
被告虛假陳述能構成虛假訴訟嗎
240人看過
-
民事庭審中虛假陳述如何處理
190人看過
-
虛假陳述e代駕會怎么被罰款
147人看過
-
律師虛假陳述如何處罰
105人看過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侵犯國有財產(chǎn)或勞動群眾集體財產(chǎn),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 更多>
-
被告在法庭上自我陳述怎么寫四川在線咨詢 2021-12-05被告和原告的陳述是一樣的。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庭辯論按以下順序進行:(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fā)言;(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fā)言或者答辯;(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結束時,法官應當按照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的順序征求各方的最終意見。原告的陳述一般包括以下內(nèi)容:1。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或者對他方提出的訴訟請求的承認。2、原告提出的法律理由和反駁對方的法律理
-
民事訴訟被告虛假陳述的后果山東在線咨詢 2023-10-18在進行訴訟過程中作為當事人是有權利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必須要做到真實述說,當事人在庭審時作虛假陳述的,如果是民事案件的,是屬于妨害司法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jù),
-
被告在法庭上的陳述方式山東在線咨詢 2024-12-23被告和原告在陳述方面是一樣的。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7條的規(guī)定,法庭辯論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fā)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fā)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后,審判長應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順序詢問各方最后意見。原告的陳述通常包括以下內(nèi)容: 1. 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或對他方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的承認。 2. 原
-
當事人虛假陳述怎么處理臺灣在線咨詢 2023-04-25如果當事人虛假陳述的,人民法院會不予采納該陳述,并對當事人予以罰款的處罰。 虛假陳述的成因 1、道德誠信缺失。傳統(tǒng)的誠信為本的觀念被唯利是圖的實用主義價值觀所取代,這些人成天所思考的是怎樣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至于所采取的方法是否合法、是否符合道德誠信原則,在所不顧。 2、趨利避害心理。訴訟中,當如實陳述將有可能使自己失去既得或可得利益時,便本能地選擇采用虛假陳述,當然,這種心理與誠信根本缺失
-
民事庭審中虛假陳述怎么處,怎么規(guī)定的北京在線咨詢 2023-08-22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在民事庭審中作虛假陳述的,可以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對前述人員予以罰款、拘留。如果前述人員的虛假陳述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