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審計機關而言,審計資源是指審計機關為完成特定審計任務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的總稱,審計資源是影響審計程序設計的重要因素。充足的審計資源可以保證審計機關按理想的模式和需要選擇和安排審計程序。
當前基層審計機關審計資源和審計任務現(xiàn)狀
審計資源現(xiàn)狀:
1、機構人員編制少,一般經濟不發(fā)達基層審計機關編制在20人左右或更少,一線審計人員占編制的一半或更少。
2、審計經費不足,年初預算安排不過區(qū)區(qū)幾萬元,絕大多數審計經費靠審計收繳上繳財政后,財政撥補一定的經費加以解決,如果收繳的少,財政撥補的也少。經費的緊張造成一些審計程序因無經費保障而得不到履行,如異地的調查取證;審計硬件配置達不到要求,計算機審計不能有效開展、人員不能充分的培訓,培訓只局限于本局內部,任務緊張時,甚至出現(xiàn)人等電腦用的情況。必然降低審計效率。
3、審計時間緊張。按規(guī)范的審計程序操作,從審前調查到擬訂審計方案,最少也要2天時;從發(fā)審計通知書到審計進點要3天;從出具審計報告到征求意見需10天。審計實施時間一般小的項目最少也也要5—7天,大的項目有時占用審計機關三分之二的力量和2個月時間。而審計年度有效的審計時間(扣除法定節(jié)假日)為242天。
審計任務現(xiàn)狀:基層審計機關審計任務相當艱巨,在安排本身年初審計任務時,要考慮收繳因素,最少在20個以上,省審計廳統(tǒng)一安排審計項目一般在5個以上,經濟責任審計和述職審計等項目開展,不確定因素最少有10項,且規(guī)定審計時間界限,加上政府臨時安排的審計項目,使基層審計機關的審計項目突破40項,另外每年地方政府抽調一線審計人員參加臨時檢查、企業(yè)改制和下基層幫扶工作。更加劇了審計資源和審計任務的矛盾。
這種審計人員少、經費緊張、時間少和任務重的矛盾必將迫使審計人員壓縮現(xiàn)場審計時間和具體的審計程序,減少延伸審計的深度和廣度。導致審前調查不細致、審計方案粗糙、一些問題查不深、查不透,加大了審計風險。
當審計資源嚴重不足時,基層審計機關必須考慮安排和接受更多的審計任務后可能面臨的風險。整合審計資源是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有效舉措,要立足于全面總結以往審計工作的基本經驗,積極研究探索審計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在科學管理、先進技術方法上下工夫,進一步改進審計計劃管理,理順外部關系,加強系統(tǒng)內的協(xié)調配合,使現(xiàn)有審計資源發(fā)揮更大效能。為此,筆者建議:
1、科學合理安排審計計劃。一是要制定中長遠審計計劃,避免年度審計計劃的盲目性;二是堅持“突出重點”方針,圍繞黨委政府關心、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è)、重點資金確定審計計劃項目;三是合理測定項目基數,使計劃留有充分余地。年度審計計劃項目必須留有余地,以應對可能增加的審計項目。
2、改變傳統(tǒng)審計的慣例。以往經常性的審計均審計上一年度,可以通過減少審計項目,增加審計時間跨度,不僅可以節(jié)約審計資源,而且容易達到審計效果,如行政事業(yè)經常性審計由以往審計一個年度增加到兩個年度。
3、探索審計組織方式。一是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審計事項。從專業(yè)上,抓好預算執(zhí)行、重點專項資金和經濟責任審計;從審計目標上,突出了真實性審計和發(fā)現(xiàn)大案要案線索,堅持以真實性為基礎,嚴肅查處重大違法違規(guī)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二是加大審計調查力度。充分發(fā)揮審計調查宏觀目的性強、涉及范圍廣、工作方法靈活、成果作用大等優(yōu)勢,確保審計工作成果更全面、更可靠、更有說服力。三是做好結合的文章。將預算執(zhí)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專項審計有機結合。對一個單位確需開展兩個項目審計的,盡量安排一次進點,一個審計組完成。四是合理搭配審計力量,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實行對大審計項目打破股室界限,打破專業(yè)分工,集中調配力量,發(fā)揮規(guī)模效應。實行“壓茬審計法”,使各審計項目之間不留空隙,緊湊而有序,有利于降低審計成本,節(jié)約審計時間。
4、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加強計算機配備和審計系統(tǒng)網絡建設,引進和推廣應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不僅可以促進審計工作的規(guī)范化,對審計效率也由明顯提高。
5、積極爭取建立審計經費保障機制。目前審計經費保障僅列入《審計法》,其他財政法規(guī)如《預算法》等沒有明確,且無具體操作制度。積極爭取本地政府的支持,建立相對固定的經費預算和撥付制度,使審計經費制度化、規(guī)范化、剛性化,以保障審計工作的開展和獨立性。
6、靈活運用各種審計模式。目前基層審計機關的基本用“帳項基礎審計”取證模式,以詳查法為主,這種取證方式適合小單位,而大的審計項目這種取證模式不利于節(jié)約審計資源,應采用“制度基礎審計”審計模式,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調查、測試和評價,確定審計檢查的重點和檢查的深度、廣度,以達到節(jié)約審計資源、實現(xiàn)審計目標的目的。
7、利用好社會審計資源?;鶎訉徲嫏C關積極探索利用內審、社會審計力量資源和成果資源的路子,可在實施大型審計項目時,聘用素質高的內審、社審人員參與審計;將部分基建審計項目,委托社會審計組織實施,節(jié)省了審計資源。
相關熱詞:審計矛盾
-
對基層審計機關審計項目
123人看過
-
對基層審計機關加強審計計劃編制的建議
218人看過
-
基層審計機關審計結果的運用有哪些
412人看過
-
淺談基層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注意的問題
234人看過
-
談基層審計機關如何深入開展政府投資審計
215人看過
-
基層審計機關編寫審計日記的現(xiàn)狀與建議
496人看過
審計機關,是指國家對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和經濟效益進行審查監(jiān)督的專門機關。依法代表國家行使審計監(jiān)督權;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 審計機關的職責主要包括對法定事項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計監(jiān)督、對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進行專項審計調查、提... 更多>
-
審計機關收到審計報告后,應當向審計機關提交的審計報告,如何處理天津在線咨詢 2022-03-27按照審計署1號令《國家審計基本準則》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審計組向審計機關提交審計報告的期限一般為實施審計結束后的60日內(最長不得超過60日,要盡量提高效率)。但提交審計報告前應當先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被審計單位在收到審計報告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意見,所以60日不包含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的10日。按照6號令并結合《審計法》第四十條的規(guī)定,審計機關在收到審計組提交的審計報告之日起30日內進行審定,出
-
審計機關應該對審計事項進行審計評價嗎河南在線咨詢 2022-03-23審計機關應當對審計事項進行審計評價,提出改進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管理工作的意見。對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應當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法作出處理、處罰的審計決定;對依法應當由其他部門糾正、處理、處罰或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的,移送有關主管部門,并提出處理建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及時依法處理,并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
審計機關對審計機關進行哪些監(jiān)督新疆在線咨詢 2022-11-301、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zhí)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jiān)督。 2、審計機關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jiān)督。 3、審計機關對國家的事業(yè)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yè)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jiān)督。 4、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yè)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jiān)督。 5、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jiān)督。 6、
-
審計人員如何審查被審計單位的貨幣資金,審計時應注意哪些風險問題福建在線咨詢 2022-03-03分析被審計單位貨幣資金的構成形式。一般而言,被審計單位的貨幣資金主要是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放,一些資金充裕的企業(yè)也常常選擇定期存款,將資金投入證券公司進行股票、國債等投資,或者進行委托理財等方式對貨幣資金進行經營和管理。審計時要關注銀行存款科目下的二級科目,除了活期、定期銀行存款外,企業(yè)有無將存放在證券公司的款項,委托貸款等具有風險性的資金放在銀行存款科目中進行核算。(一)對于定期存款,應對銀行進行
-
法人變更需要審計機關審計嗎香港在線咨詢 2022-07-21變更股東,肯定是股權轉讓的行為;是否審計,取決于股東之間的約定,法律上沒有特別的要求; 股權轉讓價格是否公允,一般是用資產評估價格來證明的,一般而言,以不低于股比*凈資產的價格轉讓,稅務局是不會找你麻煩的;另外,要看轉讓方股東和接收方股東之間的關系,如果是關聯(lián)關系,最好做個資產評估報告,這樣避免稅務局拿價格不公允找你們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