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他人犯罪的,屬于殺人罪的共同犯罪,應以殺人罪予以處罰。
一、造成教唆犯的刑事責任
對于教唆犯的刑事責任,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教唆他人犯罪,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所謂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指教唆行為在共同犯罪中所占的地位和它的實際危害,即教唆犯教唆的方法、手段、教唆的程度,對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實施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行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在處罰上也應有所不同,對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應按照刑法關于主犯的處罰規(guī)定處罰。2.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重處罰。這主要是因為未成年人不夠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容易受他人教唆而陷入犯罪歧途,所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3.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所謂“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沒有起到使被教唆人產(chǎn)生犯罪意圖,實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沒有實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沒有實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為沒有造成任何實際危害結果。二是被教唆人沒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
二、對別人說了一句喝酒開車撞死他屬于教唆罪嗎
對別人說了一句喝酒開車撞死他,不屬于教唆罪,單純的說了這樣一句話是構不成犯罪的。
教唆罪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的行為。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親自實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實施自己的犯罪意圖。
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關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對象應當是具有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滿十四周歲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構成共犯關系,只對教唆人單獨定罪量刑。
凡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這是對教唆犯處罰的一般原則,因此,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其次要作用的是從犯。
三、哪些不屬于共同犯罪的情形
1.共同過失犯罪行為
即二個以上共同過失犯罪的,不屬于共犯,只需根據(jù)個人的過失犯罪情況分別負相應的刑事責任即可。
2.二人以上實施危害行為
即一個為故意犯罪,一個為過失犯罪,兩個的行為共同導致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過失地引起或幫助他人實施故意犯罪,二是故意地教唆或幫助他人實施過失犯罪。此種情況下,也是根據(jù)各人的罪過形式和行為形態(tài),分別負相應的刑事責任。
3.實施犯罪時故意內(nèi)容不同的
該不同的罪過內(nèi)容能夠決定行為性質(zhì)不同,如甲乙共同用木棍打擊丙,甲為殺人的故意,乙為傷害的故意,結果由于甲打擊丙的要害部位而導致丙死亡,此時二人雖然有共同的行為,但由于沒有共同犯罪故意而不構成共犯關系,甲構成故意殺人罪,乙構成故意傷害罪。當然,如果該罪過內(nèi)容的不同并不足以影響行為定性,則可以構成共同犯罪,如一方出于直接殺人故意,另一方為間接故意,二人共同實施殺人行為的,可以成立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4.同時犯
即指沒有共同實行犯罪的意思聯(lián)絡,而是在同一時間針對同一目標實行同一犯罪,對此應作為單獨犯罪分別論處。如甲乙不約而同的意圖殺害丙而向丙射擊,甲沒有命中,乙命中丙的要害部位致丙死亡,則甲應負故意殺人罪(未遂)的刑事責任,而乙則負故意殺人罪(既遂)的刑事責任。
5.實行過限行為
即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行為,不構成共犯。共犯人超過共同犯罪故意又犯其他罪的,對其他罪只能由實行該種犯罪行為的人獨自負責,其他共犯人對此不負刑事責任,理論上稱之為“實行過限”。
6.“片面共犯”不宜作為共犯處理
所謂片面共犯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共同造成一危害結果,但雙方?jīng)]有犯意聯(lián)系,一方知道對方的行為與性質(zhì),但對方卻對此不知,雙方的犯意聯(lián)絡不是共同的而是片面的?!捌婀卜浮笔欠褡鳛楣餐缸锾幚?,理論上尚有爭議,我國刑法中處于通說地位的是“否定說”,即“片面共犯”情形不宜作為共同犯罪處理。
7.事后通謀的窩藏、包庇、窩贓、銷贓等行為
因為在事先無通謀、在犯罪實行過程中也無通謀,故缺乏共犯的主觀條件。
-
如何定罪教唆殺人?
121人看過
-
如何區(qū)分殺人罪與教唆殺人罪?
156人看過
-
教唆者教唆他人犯罪
473人看過
-
教唆他人自殺,違法嗎?
405人看過
-
教唆殺人應該如何判?
457人看過
-
藍翔副校長斗毆為他人教唆教唆犯如何定罪
84人看過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辨認能力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性質(zhì)、意義和后果的認識能力??刂颇芰κ侵敢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 對于一般公民來說,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生理和智力發(fā)育正常,就具有了相應的辨認和控... 更多>
-
如何認定教唆罪和幫助他人自殺罪的河北在線咨詢 2023-08-25教唆并幫助他人自殺的,可能會構成故意殺人罪。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者限于精神狀態(tài)或年齡因素對于自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自殺者的行為起決定作用的,應根據(jù)案情從寬處罰;行為人的行為不很積極,主觀愿望出于善意,可不以犯罪論處。
-
如何定性未成年人教唆殺人罪?香港在線咨詢 2024-11-17教唆未成年人犯法,根據(jù)其觸犯的法律不同,從重處罰。刑法中,教唆不是一個單獨的罪名。教唆他人實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論處,而脅從他人犯罪的,只能以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論處,不再以教唆的內(nèi)容實行數(shù)罪并罰。根據(jù)《刑法》第二十九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走私、販
-
邪教教唆他人自殺犯怎樣的罪臺灣在線咨詢 2023-07-17邪教教唆他人自殺犯故意殺人罪,雖然教唆者沒有直接殺人,但是也是致使他人死亡了,所以邪教教唆別人自殺屬于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是實害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
-
教唆殺人罪如何刑法判決遼寧在線咨詢 2023-08-08教唆他人殺人應按故意殺人罪判決,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殺人如何判? 是以教唆罪嗎?湖北在線咨詢 2022-11-16教唆殺人的量刑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教唆他人故意殺人的,無論故意殺人既遂還是未遂,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處的作用處罰。如果起主要作用,就按主犯處罰,如果起次要作用,則按從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如果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故意殺人的,應當從重處罰。這是因為選擇不滿18周歲的人作為教唆對象,既說明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嚴重,又說明教唆行為本身的腐蝕性大,社會危害性嚴重,理應從重處罰。此外,保護青少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