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種情況算詐騙案
算詐騙案的情況如下:
1.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
2.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
3.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
4.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
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公私財物所有權。
2.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3.本罪在客觀方面應當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
三、犯詐騙罪一般怎么處理
犯詐騙罪一般的處理是根據數(shù)額和情節(jié)綜合處理。
1.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處罰金;
2.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或有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五十萬元以上或有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二編 分則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
哪種情況屬于網絡貸款詐騙
86人看過
-
欠錢沒有借條, 這種情況怎么算詐騙?
419人看過
-
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詐騙算詐騙嗎
449人看過
-
哪種情況面臨信用卡詐騙罪追訴
219人看過
-
詐騙立案分二種情形
175人看過
-
預防二手房三種詐騙情況
487人看過
-
這種情況能否定為詐騙?江西在線咨詢 2022-10-24很可能屬民事糾紛,可以報警,如果公安機關不受理,可起訴要求返還,如果有借條、欠條、借款協(xié)議、收條、還款計劃、匯款單、轉賬單、銀行流水記錄等書面證據,則起訴后勝訴的可能性較大,民間借貸糾紛是否能取得勝訴結果,與庭審中雙方表現(xiàn)是否能讓法官信服有莫大關聯(lián)。如有需要請來電咨詢或面談。
-
金融詐騙立案情況廣西在線咨詢 2023-06-29使用偽造、變造的委托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進行詐騙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個人進行金融憑證詐騙,數(shù)額在一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進行金融憑證詐騙,數(shù)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第五十三條信用證詐騙案(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使用偽造、變造的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證的; (
-
哪種情況面臨信用卡詐騙罪追訴云南在線咨詢 2023-01-14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shù)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的“數(shù)額較大”;數(shù)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的“數(shù)額巨大”;數(shù)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
-
詐騙詐騙罪的處罰標準的幾種情況臺灣在線咨詢 2023-05-0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guī)定的“數(shù)額較大”、“數(shù)額巨大”、“數(shù)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在前款規(guī)定的數(shù)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qū)執(zhí)行的具體數(shù)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
詐騙案立案和審判情況福建在線咨詢 2023-04-05區(qū)分詐騙罪罪與非罪的界限,關鍵在于如何界定詐騙罪與借貸糾紛的界限。以借貸為名進行詐騙往往是編造虛假的困難事實,騙取他人同情與信任。但也應注意,有的借用人雖有不誠實之處,并不能證明是詐騙,如夸大還款能力,實際上到期不能歸還,但不賴賬并積極爭取歸還的,不能視為詐騙。詐騙案在哪立案和審判,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