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人是公法概念還是私法概念
在討論法人的法律性質時,我們首先需要明確法人概念在法律體系中的定位。
1.法人,作為一個法律主體,其法律地位及其所適用的法律規(guī)則,是公法概念還是私法概念,歷來是法學界討論的熱點。
2.從公司法這一特定法律領域來看,公司法主要調整的是公司設立、活動、解散等對內對外的法律關系,這些關系更多地體現了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私法關系。
3.公司法中也包含了一些具有公法性質的內容,比如商業(yè)登記、治理結構以及違反公司法的行政處罰等方面。但總體而言,從公司法的核心功能和主要調整對象來看,它更傾向于私法范疇。
二、法人性質的界定及規(guī)范
公司法作為規(guī)定公司設立、活動、解散等法律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其性質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界定。
1.從法律調整的對象和范圍來看,公司法主要調整的是公司設立過程、存續(xù)期間和終止過程中的法律行為和法律關系,這些都屬于私法調整的范疇。
2.從法律性質上看,公司法應屬私法、商事法和商事主體法,強調當事人地位平等和意思自治,側重保護商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3.從公司法的表現形式來看,它表現為成文法,無論是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公司法的形式都是成文法,這也進一步體現了其私法性質。
三、法人法律適用范圍及特點
公司法作為規(guī)范公司法律關系的專門法律,其適用范圍廣泛,特點鮮明。
1.公司法是主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既規(guī)定了公司的設立、變更、組織機構等內部關系,也規(guī)定了公司的某些直接的經營活動或商業(yè)活動。
2.公司法是強制法和人依法的結合,既有強制性的法律規(guī)范,也有任意性的規(guī)范,體現了法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3.公司法表現為成文法,這一形式特點使得公司法的適用具有明確性和穩(wěn)定性。此外,公司法還具有一定的國際性,因為商法是最具有國際性的法律規(guī)范之一,所以公司法在跨國貿易和投資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4.公司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保護公司、股東、債權人等各方利益,維護社會交易安全和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
-
公民和人民有區(qū)別公民是法律概念而人民是什么概念
72人看過
-
非法人企業(yè)概念
464人看過
-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概念是什么?
470人看過
-
犯罪的法律概念和犯罪的非法律概念
94人看過
-
徇私枉法罪有什么概念
470人看過
-
法人的概念和分類
122人看過
-
簡述法制與法治概念與法治概念廣東在線咨詢 2022-03-01一、法制與法治概念法制(RlebyLaw),法律和制度。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并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義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不一定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
-
抗辯權的法律概念是哪些法律概念規(guī)定呢貴州在線咨詢 2022-08-04在現代民法中,學者對抗辯權有不同的定義。臺灣民法學者洪遜欣先生認為,抗辯權是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尤其是拒絕請求權人行使請求權的對抗權。梅仲協先生認為,抗辯權就是因請求權人行使權利,義務人有可以拒絕其應為給付的權利。而另一位學者鄭玉波先生則認為,抗辯權屬于廣義的形成權,是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但又不以請求權為限,對于其他權利的行使,也可抗辯。大陸民法學者中有人認為抗辯權是能夠阻止請求權效力的權利。也有人
-
權益是法律概念么山西在線咨詢 2021-12-18權益是法律概念。權以是指法律賦予人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以及要求他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在中國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除法律規(guī)定剝奪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公民除外,任何公民的權利都受法律同等保護。但是,公民行使權力時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不得損害他人、社會、國家、集體的利益和權利,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權利不再受保護。
-
刑法監(jiān)護人概念是什么山東在線咨詢 2022-07-02對于刑法監(jiān)護人的具體情況根據《刑法》中有監(jiān)護人的概念:對于未滿十六周歲的犯罪分子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
-
企業(yè)法律風險概念和基本概念新疆在線咨詢 2023-06-13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2004年5月11日公布的《國有企業(yè)法律顧問管理辦法》要求“進一步健全國有企業(y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第一次以部門規(guī)章性文件正式提出了“企業(yè)法律風險”的概念。企業(yè)法律風險,是指由于企業(yè)外部法律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或由于包括企業(yè)自身在內的法律主體按未按照法律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而對企業(yè)造成負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