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由誰提起上訴
1、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需要提起上訴時,可以由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為提起上訴。
2、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
第三百一十九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當事人提起上訴。
二、上訴的條件
1、上訴的實質要件。
上訴的實質要件是指只有法律規(guī)定可以上訴的裁判才能上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除了依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yè)法有破產還債程序所作的裁判不準上訴外,凡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以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作出的一審判決,以及法律規(guī)定可以上訴的裁定,包括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和對管轄權異議的裁定,在法定期間內,當事人均可提起上訴。
2、上訴的形式要件。
上訴的形式要件是指當事人上訴應具備法定的程序上的條件,具體包括下列三方面:
第一,合格的上訴人與被上訴人。
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包括:一審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共同訴訟人,代表人訴訟中的代表人和被代表的成員以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審判決其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人。另外,如果一審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和第三人都提起上訴的,均為上訴人。
第二,必須在法定的期限內提起上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對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限為15日,對裁定提起上訴的期限為10日。這表明,當事人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起上訴,否則就喪失了上訴權。法律規(guī)定上訴期限的目的,在于促使當事人抓緊時間進行上訴,有利于盡早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也有利于一審法院錯誤的裁判能得到盡快糾正,正確的裁判得到及時維護。
上訴期間以當事人收到判決書、裁定書的次日起計算。當事人分別接到法院裁判書的,以各自收到的時間分別計算上訴期,當事人在各自的上訴期內享有上訴權。共同訴訟人上訴期的計算,也取決于共同訴訟的種類。必要共同上訴人的上訴期限,應以最后收到裁判的共同訴訟人上訴期限,裁判才發(fā)生法律效力;非必要的共同訴訟人的上訴期限,由于可以獨立行使上訴權,應各自計算,以各自的上訴期滿為準。
第三,應當交上訴狀。
當事人行使上訴權提起上訴,目的在于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活動撤銷或者變更一審法院的裁決,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于這一重要的訴訟活動,當事人必須認真對待。因此,不能僅僅口頭表示,而必須采用書面形式,向原審人民法院或第二審人民法院遞交上訴狀,以表示上訴的嚴肅性。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一十九條
-
民事訴訟當事人提起異議之訴
392人看過
-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如何提出抗訴?
57人看過
-
誰被定義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286人看過
-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誰代理
274人看過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作為原告提起訴訟
84人看過
-
民事訴訟當事人陳述:上訴理由解釋
124人看過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案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是否有權提起訴訟江西在線咨詢 2022-03-07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五十一條規(guī)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訴至人民法院,只要求離婚,不申請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蹤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達訴訟文書。”第一百五十七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訴訟,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應當?shù)酵?,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作出判決。”離婚是夫妻雙方依法解
-
-
民事訴訟權利能力與民事訴訟行為能力貴州在線咨詢 2023-01-191.民事行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獨立的行為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2.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 3.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年滿18周歲,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于年滿16周歲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
-
民事訴訟中哪些人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或者提起民事訴訟由誰決定陜西在線咨詢 2023-02-13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qū)、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第五十九條委托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必須記明委托事項和權限。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宣告應該由誰提出浙江在線咨詢 2022-10-25有其近親屬提出r民法通則適用意見r12、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r民事訴訟法r第一百八十七條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r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