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犯罪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危害社會結果的行為。
過失犯罪的特征在于:
(1)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過失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
(1)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有過失心理;
(2)行為必須發(fā)生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從刑法分則的規(guī)定看,這些結果一般都是較為嚴重的結果。刑法第330條和第332條除外;
(3)必須有處罰該類過失犯罪的分則性明確規(guī)定。
什么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是指行為人在過失的心理狀態(tài)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應當注意到,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guī)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
1、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guī)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
2、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guī)定得輕。
過失犯罪有哪些情況
根據規(guī)定,過失犯罪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fā)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第二種情況是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懷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fā)生。
《刑法》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
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行為有哪些表現
63人看過
-
過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轉變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150人看過
-
過失犯罪有什么表現
362人看過
-
緩刑人員再次過失犯罪如何定罪,過失犯罪有哪些
254人看過
-
關于犯罪過失有兩種形式嗎
400人看過
-
不作為過失犯罪有哪些情形,過失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263人看過
犯罪構成的四個要素是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的主觀方面和犯罪客觀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個條件的,才可認定行為構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為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原因而對犯罪認定予以否定。... 更多>
-
現役軍人過失犯罪的表現形式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2-08-20軍人在部隊坐牢保留軍籍,通常都是過失犯罪或者判處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限定,應予炒魷魚軍籍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被坐牢的反革命犯罪分子一律炒魷魚軍籍; (2)被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犯罪分子通常應炒魷魚軍籍;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通常不炒魷魚軍籍; (3)對于不追究刑事職責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壞分子,確已喪失革命軍人基本要求的,必要時也可炒魷魚軍籍。以上
-
如何認定是否屬于過失犯罪有沒有法律規(guī)定云南在線咨詢 2023-11-20認定過失犯罪可以從構成要件入手分析, 1、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有過失心理。 2、行為必須發(fā)生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從刑法分則的規(guī)定看,這些結果一般都是較為嚴重的結果。刑法第330條和第332條除外。 3、必須有處罰該類過失犯罪的分則性明確規(guī)定。
-
過失犯罪的罪過形式是什么,不同刑法中過失犯罪的罪過形式有何區(qū)別山東在線咨詢 2022-03-05根據我國刑法第15條規(guī)定,過失犯罪的罪過形式是“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tài)度。 其罪過形式有以下特征: 1、犯罪主體的心理態(tài)度,在認識上因素上,是應當預見自己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發(fā)生或者輕信能夠避免危害社會的犯罪結果發(fā)生而實施了犯罪行為,以致發(fā)
-
犯罪過失的表現遼寧在線咨詢 2023-01-22過失犯罪特征有: 1、在認識因素上,表現為行為人對危害后果的發(fā)生雖然應當預見但實際上并未預見到,或只是預見到在他看來并非現實的可能性。 2、在意志因素上,表現為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而是排斥、反對的心理狀態(tài),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能夠避免結果發(fā)生的主觀錯誤心理支配下的過失行為導致了結果的發(fā)生。 3、在主觀惡性上,過失犯罪遠小于故意犯罪。
-
犯罪中止的表現形式是哪些,哪些形式是屬于犯罪中止?浙江在線咨詢 2022-08-04犯罪中止的種類 犯罪中止具有各種表現形式,對犯罪中止的種類進行研究,有助于在司法實踐中對犯罪中止正確地進行定罪量刑。 (一)根據犯罪中止的時間可以分為預備階段的中止和實行階段的中止 這是指犯罪中止必須發(fā)生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中止的及時性,對于認定中止有著重要的意義。 根據中止及時性的特征,以下兩種行為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1、預備階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預備過程中,自動地中止預備活動。例如,準備兇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