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個稅起征點是五千元,工資在五千元以下的,適用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零。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對象包括在中國境內(nèi)居住有所得的人,非居民納稅義務人等。
一、國家個稅起征點是多少
國家個稅起征點是5000元。工資范圍在五千元以下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零。工資范圍為五千元到八千元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三。如果工資范圍在八千元到一萬七千元之間的,適用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十。
二、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有哪些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如下:
1.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nèi)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nèi)居住而從中國境內(nèi)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nèi)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
2.居民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境內(nèi)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nèi)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nèi)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在中國境內(nèi)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nèi)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nèi)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的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免征額(50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公司是對于超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員工的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是有代繳和代扣義務的,需要代扣員工的個人所得稅,然后將代扣的個人所得稅繳納至公司所在地的稅務機關,員工就不需要就該筆工資再次單獨納稅了。
-
北京個稅起征點是多少錢,個稅起征點調(diào)整時間
261人看過
-
個體戶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多少,個稅起征點調(diào)整后的好處
416人看過
-
2022個稅起征點提高到多少?
486人看過
-
2021年個稅起征點是多少?工資應繳納多少稅款?
227人看過
-
個體戶2023年營業(yè)稅起征點是多少
456人看過
-
個稅多少起征
497人看過
法律綜合知識是指涵蓋法律領域各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行政法等多個法律領域。... 更多>
-
增值稅起征點10萬個稅點稅率是多少上海在線咨詢 2021-12-30對于主要包括小微企業(yè)、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在內(nèi)的小規(guī)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將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府允許增值稅納稅人%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城市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地方稅及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
-
國家規(guī)定的起征點和稅率分別是多少啊?西藏在線咨詢 2022-10-30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guī)定,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五險一金個人部分再減去35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所以工資薪金所得的個稅起征點是3500元。不同應納稅額的稅率不同,參見下表。
-
臨時工個稅起征點是多少呢?大家知道嗎?湖北在線咨詢 2022-08-04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納稅人因從事設計、講學、演出表演等取得了收入,這些屬于勞務報酬所得,也應按規(guī)定繳納個稅。不過,這與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稅方法不同,前者是按月計征,后者是按次計征。
-
杭州個稅要多少起征點湖北在線咨詢 2023-10-17新稅法規(guī)定主要對四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1、工薪所得扣除標準提高到3500元。 2、調(diào)整工薪所得稅率結構,由9級調(diào)整為7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將最低的一檔稅率由5%降為3%。 3、調(diào)整個體工商戶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稅率級距。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稅率表第一級級距由年應納稅所得額5000元調(diào)整為15000元,其他各檔的級距也相應作了調(diào)整。 4、個稅納稅期限由7天改為15天,比現(xiàn)行政策延長了
-
國家關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規(guī)定是?遼寧在線咨詢 2021-09-28根據(jù)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在2019年1月1日修正案施行之前,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式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注:新個稅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