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犯罪負擔刑事責任的時間需要根據(jù)當事人實際犯罪行為確定。例如,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未成年過失致人死亡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的未成年過失致人死亡,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要負刑事責任,但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過失致人死亡,不負刑事責任,不予刑事處,應當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二、誤殺應該如何判刑
誤殺判刑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對方意外受傷致死,將構(gòu)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如果過失致人死亡,處罰的關鍵在于情節(jié),俗稱客觀原因。因為過失也是一種過錯,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分析。至于不造成死亡后果,而是殘疾,即重傷,構(gòu)成過失致人重傷罪。具體:
1、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防衛(wèi)過當致人死亡自首的,要負刑事責任。主觀方面懷有故意的,在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礎上,應當減輕、從輕或者免除處罰。主觀方面是過失的,在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礎上,應當減輕、從輕或者免除處罰。
-
失蹤多少年才能重新被認定為失蹤
185人看過
-
一般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是什么要判多少年
455人看過
-
犯罪要多大年齡才能被負刑事責任
299人看過
-
過失犯罪能不能認定前科
235人看過
-
過失犯罪構(gòu)成累犯嗎,過失犯罪最高判多少年
70人看過
-
入室盜竊多少才能被認定為犯罪?
82人看過
有期徒刑是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刑罰的一種,指在一定期限內(nèi)剝奪犯罪人的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國適用面最廣的刑罰方法。 對于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減刑數(shù)額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減刑七年六個月。... 更多>
-
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與責任能判多少年山西在線咨詢 2022-07-30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已經(jīng)構(gòu)成犯罪的行為。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jīng)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tài)度。
-
年滿多少才能認定刑事責任內(nèi)蒙古在線咨詢 2022-08-14十六歲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qū)彛?(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qū)彶恢掳l(fā)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qū)彶恢掳l(fā)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jié),需要采取
-
過失犯罪罪怎么樣才能認定為再犯遼寧在線咨詢 2022-06-13累犯和再犯都是指有前科又重新犯罪的人,累犯的概念比較嚴格,它一般是指被判處一定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一定期限內(nèi)又犯罪的人。再犯的概念較累犯為廣,不受刑罰的種類,刑期是否執(zhí)行完畢,以及是否在一定的期限內(nèi)犯罪等條件的限制!?。?! 再犯,包括一般再犯和特殊再犯。但97新刑法中沒有一般再犯的規(guī)定,而只有特殊再犯的規(guī)定。這里所說的再犯,實際上就是特殊再犯。所謂特殊再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
-
過失縱火犯罪事故責任承擔多少年? ?遼寧在線咨詢 2023-07-21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放火行為沒有造成任何實際損害后果;二是放火行為造成了一定的實際損害后果,但并不嚴重。在這兩種情況下,只能根據(jù)本條的法定刑處罰。只有當放火行為造成他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時,才能根據(jù)本法第115條的法定刑處罰。
-
犯罪過失對刑事責任有哪些影響,過失犯罪怎樣才負刑事責任?安徽在線咨詢 2022-07-31一、過失犯罪的定罪 1、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過失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shù)?、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時刑法才將其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xiàn)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xiàn)在客觀效果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