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我國法律依據(jù)是什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guī)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盵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結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就構成重婚罪。我國刑法追究體制仍然承認“事實婚姻”?!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施行后發(fā)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中規(guī)定:“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备鶕?jù)司法實踐經驗,重婚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與配偶登記結婚,與他人又登記結婚而重婚,也即兩個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有重婚者欺騙婚姻登記機關而領取結婚證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記機關工作人員互相串通作弊領取結婚證的; 2.與原配偶登記結婚,與他人沒有登記確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為先法律婚后事實婚型; 3.沒有配偶,但明知對方有配偶而與已登記結婚或以夫妻關系同居而重婚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國家賠償?shù)姆梢罁?jù):依據(jù)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害的人,有依法法律規(guī)定取得賠償?shù)臋嗬?994年5月臺票2日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所謂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相對于起主要作用的正犯而言的,是指雖然直接參加了實施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行為,但衡量其所起的作用仍屬于次要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指直接參加了實施犯罪行為,但在整個犯罪活動中起次要作用。
-
在我國網(wǎng)購賠償?shù)姆梢罁?jù)是什么
在我國網(wǎng)購賠償?shù)姆梢罁?jù)是,消費者就商品提出的問題,經營者有義務作出真實、明確的答復。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shù)慕痤~不足五百
2020.09.29 176 -
根據(jù)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判緩刑的依據(jù)是什么
判緩刑的依據(jù)是: (1)緩刑的適用對象是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根據(jù)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xiàn),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 (3)累犯不適用于緩刑。
2020.06.23 191 -
我國法律依據(jù)的火災量刑標準是什么
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火災的量刑如下: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過失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嚴重后果,一般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1.27 238
-
重婚罪是什么罪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
根據(jù)現(xiàn)行《刑法》第258條的規(guī)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1-07-12 15,340 -
法律依據(jù)是什么重婚
界定: 1.與配偶登記結婚,與他人又登記結婚的。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有重婚者欺騙婚姻登記機關而領取結婚證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記機關工作人員互相串通作弊領取結婚證的; 2.與原配偶登記結婚,與他人
2022-05-30 15,340 -
重婚罪具體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認定重婚行為的批復》(1958).1、27)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與第三方建立夫妻關系。如果有配偶的人和第三者已經舉行了結婚儀式,那就足以構成重婚。即使沒有舉行結婚儀式,妻關系同居也
2021-11-27 15,340 -
重婚罪的法律依據(jù)
關于重婚罪法律規(guī)定所謂又與他人結婚,這種行為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以弄虛作假的手段騙取合法手續(xù)登記結婚,另一種是雖未經婚姻登記手續(xù)但以夫妻關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事實上的婚姻。所謂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
2022-08-28 15,340
-
01:11
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jù)有什么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jù)包括以下幾點: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2、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guī)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
5,508 2022.11.23 -
01:19
國有土地上企業(yè)拆遷法律依據(jù)國有土地上企業(yè)拆遷的法律依據(jù)主要包括:《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在效力層級上屬于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
438 2022.04.17 -
01:00
電子合同的法律依據(jù)是電子合同的法律依據(j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電子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通過電子信息網(wǎng)絡以電子的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電子合同的標的可以為交付商品,也可以為提供服務。電子合同當事人對交付商品或者提供
1,93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