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罪的定義是什么?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誹謗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種事實,足以敗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1.本罪客觀上表現(xiàn)為捏造并散布某種事實,足以敗壞他人名譽的行為。首先,必須有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捏造,是指無中生有、憑空制造虛假事實。所捏造的事實,是有損對他人的社會評價的、具有某種程度的具體內容的事實。由于捏造事實,容易使人誤信,因而對他人名譽的損害程度比侮辱更為嚴重。如果行為人散布的是有損他人名譽的真實事實,則不構成誹謗罪。其次,必須針對特定的人進行誹謗。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shù)人。誹謗時雖未具體指明被害人的姓名,但能推知出具體被害人的,仍構成誹謗罪。 2.本罪主觀上必須出于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將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故意,則不構成誹謗罪。 3.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誹謗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才構成誹謗罪。情節(jié)嚴重主要是指,手段惡劣、內容惡毒、后果嚴重等等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誹謗罪的量刑標準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誹謗他人的內容應是完全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誹謗罪。
誹謗罪的量刑標準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
-
-
誹謗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這里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犯誹謗罪,被害人告發(fā)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
2020.12.01 251
-
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誹謗罪的量刑標準,誹謗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法律意見】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根據(jù)我國刑法第246條的規(guī)定,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應當立案。誹謗罪是情節(jié)犯,行為人捏造事
2022-03-07 15,340 -
誹謗罪的定義是什么,誹謗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對于誹謗罪如何處罰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
2022-04-27 15,340 -
什么是誹謗罪,誹謗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如何認定誹謗罪,量刑標準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
2022-03-22 15,340 -
誹謗罪定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犯誹謗罪的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guī)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
2022-06-04 15,340
-
01:01
網絡誹謗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網絡誹謗罪,指的是行為人故意編造并散布虛假事實,用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網絡誹謗罪的立案標準有:1、同一個誹謗信息在網絡被點擊及瀏覽的次數(shù)達5000次以上,或誹謗信息被轉發(fā)的次數(shù)達500次以上的;2、因誹謗信息在網絡傳播,造成
131 2022.05.13 -
00:58
污蔑誹謗罪是什么意思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侮辱誹謗罪指的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一般侮辱行為,情節(jié)輕微的,不構成犯罪。但是,如果侮辱、誹謗的手段惡劣,情節(jié)嚴重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
3,430 2022.04.15 -
01:32
搶劫罪量刑標準是什么大家好,我是110咨詢網的特約律師張神兵。搶劫罪這一罪名的主要特征為使用暴力奪取公私財物。所謂暴力,是指犯罪人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搶劫罪的暴力,是指通過對被害人的身體施以打擊或強制,借以壓制被害人的反抗,為犯罪排除障礙,從而劫取
2,826 2022.04.17